[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碳化树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5975.5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8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高莉;李源栋;者为;王坚;张翼鹏;李文均;陈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14 | 分类号: | A24D3/14;C01B32/05;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任文娟;陈有业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碳化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碳化树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1)烟草土壤戴氏菌L4‑6菌剂的制备;(2)利用烟草土壤戴氏菌L4‑6菌剂对树苔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树苔;(3)将发酵树苔进行碳化处理,得到发酵碳化树苔;(4)将发酵碳化树苔粉末置于流化床上干燥,喷洒粘合剂,粘结粉末形成颗粒,继续干燥即得发酵碳化树苔颗粒。该颗粒经过发酵处理,应用于卷烟后,能产生与卷烟烟气相协调的特殊香气,丰富卷烟烟香,改善卷烟吸味;经过碳化处理,能显著增加树苔内部吸附比表面积,强化颗粒对卷烟烟气有害物质的吸附作用,同时赋予植物颗粒以特殊焦香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碳化树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卷烟香气是卷烟品质的核心内容,但伴随着低焦化卷烟的发展,卷烟抽吸口感降低,香气不足等已成为烟草发展的凸显问题。如何攻克影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卷烟生产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卷烟烟丝中添加烟用香精香料,已是一种常规的、必需的增补香气的技术手段,但其提升卷烟品质的空间已相对有限,故从卷烟非燃烧段出发,寻找相关的新型材料来改善、提升卷烟的香气,降低卷烟烟气刺激性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在卷烟滤棒中添加一些具有多孔性和特殊香气的颗粒材料,以改善或提升卷烟产品的品质,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研究方向。但由于在制备方法及原料选择和组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现有的颗粒材料添加剂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活性炭、微粉硅胶等吸附性材料制成的颗粒虽然在吸附烟气有害物质上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会造成香味成分的大量吸附,使得卷烟抽吸品质显著降低。而通过制粒法得到的植物颗粒材料,虽然能向卷烟烟气中引入与卷烟香气相协调的香味物质,但往往会因为粘合剂的添加,造成植物材料本身孔洞被包埋,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吸附位点,降低了降焦减害作用。另外,针对原料的选择及处理,现有技术所公布的各种植物材料与卷烟香气的协调性尚需提升,烟草香气还不够丰富,故继续寻找与烟草本香相协调的植物原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利用微生物发酵及酶制剂处理可以增加传统提取香料中多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提升香气丰富性,进而生产出香气丰富、高品质的卷烟,满足消费者对卷烟品质的要求。利用微生物对自身具有气味的植物原料进行发酵,还能赋予植物以区别于原有气味的独特香味。
植物碳化,可通过高温使植物在短时间内脱水,保留植物内部空隙,增加植物对烟气有害物质吸附的同时,既保留植物原材料部分香味特性,又赋予植物原材料以特殊的焦香味。目前,并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联用碳化技术用于卷烟嘴棒颗粒制备的相关研究。
树苔,松萝科扁枝衣属,是寄生在树干上的一种近似于木本的真菌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香气特征为苔类的自然清香和浓郁的松木气味,可调配素心兰、熏衣草、百花、苔香等香精,有较好的定香作用。
针对上述缺点,如何选择恰当的植物原材料并进行改性,以弥补现有工艺技术造成的不足,在降低卷烟烟气刺激性的同时,提高颗粒材料在增加卷烟烟气协调性和生津感方面等的作用,成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植物颗粒对烟气有害物质吸附效果不明显,不能直接对卷烟赋香,或与卷烟香气协调性不佳等缺点,提供一种发酵碳化树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过利用烟草土壤戴氏菌L4-6发酵及碳化工艺对植物原料进行改性,提供一种既能增强卷烟减害降焦效果,降低卷烟烟气刺激性,又能增强卷烟赋香效果和提升卷烟抽吸品质。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59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