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退式打捞公锥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8752.4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昊洋;杜鑫芳;王波;张毅;黄红亮;崔世岩;袁北平;阮庆华;王培东;周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退式 打捞 | ||
本发明提供了可退式打捞公锥,包括上接头体,其上部与钻具连接,上接头体空腔内设有内衬套,平衡活塞套装在上接头体与内衬套之间;过渡接头,其上部与上接头体下部连接,过渡接头顶部设有导压孔,过渡接头内腔设有球座套,连动活塞套装在球座套和过渡接头内壁之间,连动活塞与过渡接头顶部形成油腔室,球座套侧壁上设有传压孔,球座套底端设有球座套通孔,密封球用于封闭球座套通孔;扭矩接头,其上部与过渡接头连接,扭矩接头下部连接有造扣机构。本发明所述的打捞公锥具有可退功能,防止了打捞失败后造成事故导致井下环境更加复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钻井或修井工程中打捞作业的井下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退式打捞公锥。
背景技术
公锥是目前钻井或修井工程中最常用一种内孔造扣打捞工具,通过简单的加压旋转即可实现造扣打捞,其优势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打捞范围广,可与正、反扣钻杆配合,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复杂打捞,只要落鱼有内孔(腔)且有一定的强度,即可打捞,是打捞落鱼最有效、最经济的打捞工具和手段。但是,由于其锥体硬度较高、脆性较强,致使锥体易断裂破碎且一旦打捞不成功,难以再进行后续的处理,往往造成井的报废等复杂情况,后续处理工作无法开展或较为困难和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可退式打捞公锥,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可退式打捞公锥,包括
上接头体,其上部与钻具连接,上接头体空腔内设有内衬套,平衡活塞套装在上接头体与内衬套之间,平衡活塞顶部设有缓冲弹簧且平衡活塞上设有活塞通孔,上接头体侧壁上与活塞通孔对应设有上接头体通孔,内衬套上与上接头体通孔对应设有内衬套通孔;
过渡接头,其上部与上接头体下部连接,过渡接头顶部设有导压孔,过渡接头内腔设有球座套,连动活塞套装在球座套和过渡接头内壁之间,连动活塞与过渡接头顶部形成油腔室,球座套侧壁上设有传压孔,球座套底端设有球座套通孔,密封球用于封闭球座套通孔;
扭矩接头,其上部与过渡接头连接,扭矩接头下部连接有造扣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活塞上设有卡位弹簧,上接头体内壁上与卡位弹簧对应设有定位槽,用于固定平衡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接头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连动活塞的剪销。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接头体侧壁上设有平衡孔,平衡孔与平衡活塞底部相通,方便平衡活塞上移。
进一步的,所述的造扣机构包括分瓣公锥体,分瓣公锥体内部设有设有芯体,芯体与连动活塞连接,芯体内腔为中心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扭矩接头下端的内径为内六方体结构,芯体上与内六方体结构对应设有外六方体结构,便于传输扭矩。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瓣公锥体由相同结构和尺寸的三瓣体组成,每瓣体上设有造扣螺纹、内壁面设有可滑动的燕尾形键槽,所述的造扣螺纹设于所述分瓣公锥体下部外圆面,所述造扣螺纹周向沿各瓣体为连续螺旋齿;所述的芯体上与燕尾形键槽对应设有燕尾形键。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瓣公锥体相邻的燕尾形键槽中间设有排屑槽,提高了造扣效率、减少了造扣扭矩。
进一步的,所述的扭矩接头下部与下接头体连接,下接头体上设有用于支撑公椎体的台肩,扭矩接头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芯体的台肩。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接头体下端连接有引鞋,用于导入落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可退式打捞公锥具有以下优势:与现有的打捞公锥相比,一是本发明所述的打捞公锥具有可退功能,防止了打捞失败后造成事故导致井下环境更加复杂;二是本发明所述的打捞公锥由于采取三分瓣分瓣公锥体,每两两瓣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便于切削造扣和排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8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