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麦克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9628.X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8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丁火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克风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克风结构,所述麦克风结构包括外围壳体和底板,所述外围壳体和底板共同构成第一腔体,所述麦克风结构还包括腔体隔板,所述腔体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为第一外音腔和第二外音腔。通过上述麦克风结构,在收音端即可实现音源方向的辨别,并可以录得多通路的音源,且声音本身具有方向感,如此则不需要后期扬声器的调试,即可获得立体声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麦克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终端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娱乐影音功能越来越多,用户对于终端的立体声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智能终端实现立体声的方法是通过在终端不同位置处设置不同的扬声器,同时对每个扬声器播放的声音进行调试,进而获得一种立体声的效果,但此种做法无论是对扬声器的数量,还是扬声器的布置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故不利于产品的成本管控,同时也不方便产品外观的一体型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麦克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立体声效果只能通过扬声器调试获得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麦克风结构,所述麦克风结构包括外围壳体和底板,所述外围壳体和底板共同构成第一腔体,所述麦克风结构还包括腔体隔板,所述腔体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为第一外音腔和第二外音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音腔和所述第二外音腔相对所述腔体隔板完全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音腔内和所述第二外音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音腔和第二内音腔,所述第一内音腔和第二内音腔相对于所述腔体隔板完全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音腔、所述第二外音腔、所述第一内音腔、所述第二内音腔均包括所述底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音腔、所述第二内音腔相对于所述底板均设置有腔盖。
可选地,所述腔盖包括第一振膜和第一背极,所述第一背极相对于所述第一振膜靠近所述底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音腔在所述底板处设置有第一进音孔,所述第二内音腔在所述底板处设置有第二进音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音孔和所述第二进音孔相对于所述腔体隔板完全对称。
可选地,所述腔体隔板包括第二振膜和第二背极。
可选地,所述第二振膜靠近第一外音腔,所述第二背极靠近所述第二外音腔。
通过上述麦克风结构,在收音端即可实现音源方向的辨别,并可以录得多通路的音源,且声音本身具有方向感,如此则不需要后期扬声器的调试,即可获得立体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麦克风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麦克风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麦克风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克风结构,应用于智能终端,以图1为例,其中智能终端为移动终端10,所述麦克风结构1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的下端,并与所述移动终端10上端的喇叭结构12对称设置。
图2为发明一种麦克风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麦克风结构包括外围壳体1和底板2,所述外围壳体1和底板2共同构成第一腔体3,在所述第一腔体3中间还设置有一腔体隔板4,所述腔体隔板4用于将第一腔体3分割为两个完全对称相同的外音腔,分别为第一外音腔31和第二外音腔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