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五加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0646.X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3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明;魏文峰;王培涛;陈丽艳;丁大勇;霍金海;韩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5003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五加 发酵茶 制备 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保健功能 苯丙氨酸 程度增强 刺五加茶 刺五加叶 二次干燥 原儿茶酸 制备过程 制茶工艺 自然发酵 打散 传统的 山奈酚 益生菌 棕榈酸 槲皮素 菌液 揉捻 晒青 做青 增高 采摘 | ||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五加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刺五加发酵茶的制备包括:采摘、晒青、做青、揉捻、打散、自然发酵、干燥、菌液发酵和二次干燥步骤,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辅助发酵,使得成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而且与传统的刺五加叶茶相对比,化学成分槲皮素、山奈酚、棕榈酸、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含量均有明显增高,在不同程度增强了刺五加茶的保健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五加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五加系五加科植物,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药材之一。刺五加的叶、花、果实、根、根茎均可入药,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脾、肾、心经,是一味强壮固本的药物。随着对刺五加研究不断的深入,刺五加叶中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不断被开发出来,以黄酮类和皂苷类居多,具有补益肝肾,益精壮骨的功效。用于短暂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脑栓塞,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刺五加茶是刺五加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为:采摘、分类、摊凉萎调、高温杀青、揉捻、干燥造型,包装储藏;但是这种加工方式得到的茶叶中酚类物质较多,口感苦涩,因此现有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增加了自然发酵过程,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522257A公开了一种刺五加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然脱水、晾箐、揉捻、全发酵、打散和烘焙;通过将新鲜刺五加叶制作成含水量低于5%的刺五加红茶,改善了刺五加叶生产过剩的问题,延长了保存期限,具有不同于一般茶叶的独特清香。但是发酵过程中,会有很大一部分活性成分的流失,从而导致刺五加茶品质的下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生理特征多样,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易于分离培养,对人畜无毒无害,能分泌多种酶类和抑菌肽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发酵和抗逆能力。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蛋白酶、α-淀粉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酶及丝氨酸纤溶性蛋白酶(纳豆激酶)和脂肪酶。其中丝氨酸纤溶性蛋白酶具有显著的溶栓作用,能够预防脑血栓及心梗死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亦具有溶栓的作用,能够预防脑血栓;还可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可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纠正机体的氮负平衡,增强肝脏合成免疫蛋白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识别能力。可刺激抗原呈递细胞,诱导T细胞、B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活化全身免疫系统,总体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能力强、高效广谱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迅速,能够快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使肠道恢复低氧环境,厌氧条件能够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且枯草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间接抑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还能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多种B族维生素,还能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辅助刺五加发酵成茶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刺五加茶的活性成分流失严重、口感苦涩的缺陷,提供一种刺五加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口感醇厚、鲜香兼具、活性成分高、保健效果好的优势。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刺五加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向刺五加茶上喷洒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进行发酵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用量为:每30-50g刺五加茶喷洒浓度为105-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5-15ml;菌液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6-18h。
进一步地,所述刺五加发酵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发酵前将刺五加茶置于水中浸泡至含水量为50-70%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刺五加茶为由刺五加叶制备形成的红茶、绿茶、青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刺五加茶的制备方法包括采摘、晒青、做青、揉捻、打散、自然发酵和干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06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茉莉花复配茶羹
- 下一篇:一种黄花菜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