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定量自动浇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0930.7 | 申请日: | 201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9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庚 |
主分类号: | B22D39/04 | 分类号: | B22D39/0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万翌春 |
地址: | 330038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传感器 支承台 自动浇注机 浇注装置 支承座 导柱 底座 弹性支承机构 智能 控制装置 倾转机构 生产效率 支架设置 可滑移 支承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定量自动浇注机,它包括控制装置和浇注装置,所述浇注装置包括浇包、浇包支架、倾转机构、重量传感器、支承台和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一底座和至少三根固定在底座上的导柱,所述支承台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导柱上,所述支承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弹性支承机构,所述重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承台上,所述重量传感器上固定有浇包支承座,所述浇包支架设置在所述浇包支承座上。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铸造工厂中朝铸型浇注金属熔液的自动浇注设备,尤其是一种智能定量自动浇注机。
背景技术
金属铸造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工序,一般是先根据机械加工需要制好模具,然后将高温熔化的金属浇铸液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得铸件,铸件经过精加工得机械产品。目前,铸件的浇注过程一般是通过浇包从冶炼炉中将金属浇铸液取出,然后通过吊车或者行车将浇包移动到模具傍进行浇注的,虽然根据铸件的大小可以知道需要多少金属浇铸液,但由于浇包无法确定取出的金属浇铸液的量,少取无法满足铸件的需要,导致铸件报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多取金属浇铸液的量,以保证铸造的需要,这样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工和能源浪费,同时剩余的高温金属液在浇包中冷却固化也不好处理,给后续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巧妙,具有高度自动化及智能化,可精确控制浇注量的智能定量自动浇注机。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定量自动浇注机,包括控制装置和浇注装置,所述浇注装置包括浇包、浇包支架、倾转机构、重量传感器、支承台和机架,所述倾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浇包支架上以驱动所述浇包转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控制装置作信息连接以测量所述浇包中金属熔液的重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一底座和至少三根固定在底座上的导柱,所述支承台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导柱上,所述支承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弹性支承机构,所述重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承台上,所述重量传感器上固定有浇包支承座,所述浇包支架设置在所述浇包支承座上。
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弹性支承机构为弹簧,各导柱上分别套设有一弹簧,所述支承台压在所述弹簧上。
所述倾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联轴器和固定在浇包支架上的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让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联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联接所述浇包的转轴。
所述浇包支架包括两条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分别设有轴套,所述浇包两侧的转轴分别可旋转地穿过对应的轴套,所述轴套放置在所述浇包支承座的凹位中。
所述底座设有车轴和车轮而成为一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通过减速机、链传动机构与车轴联接。
以上各技术措施可择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
本发明的特点:
1、结构相对简单,由电动浇包、行走小车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设备维护简单;
2、造价低。使用的材料和元件均为国内市场现有,无需专门定制,制作也简单,节约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因此造价低,只有现有浇注机的五分之一以下;
3、操作极为简单,劳动强度极低,智能化。控制系统可采用触摸屏人机界面,可将不同铸型的浇注重量、浇注时间、移动距离等参数在程序中修改并储存,浇注时只需将程序调出,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轻松完成浇注,程序设计让浇注过程非常平稳,可进行手动、半自动和自动浇注。
4、浇注重量精准,浇注质量高。装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信号精准地输入到PLC中,浇注精度非常准确,精确度在0.5%以内,不会浪费铁水(通常人工浇注有2-5%的浪费),不存在铁液断流、溢出和欠浇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庚,未经陈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0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