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管壳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3072.1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9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强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管壳 及其 安装 方法 | ||
1.一种保温管壳,主要由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和加强基材结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管壳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外层保温结构(3),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内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基材结构(4),以固定各个保温层结构;
其中,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中层保温结构(2)和外层保温结构(3)的一端为凸出的阶梯式结构,另一端为凹进的阶梯式结构;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底层凸模块(101)、底层凹模块(102);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中层凸模块(201)、中层凹模块(202);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层凸模块(301)、外层凹模块(302);
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密度为80-180kg/m3、所述底层凸模块(101)、底层凹模块(102)的密度为150-350kg/m3;
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密度为50-130kg/m3、所述中层凸模块(201)、中层凹模块(202)的密度为130-350kg/m3;
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密度为30-90kg/m3、所述外层凸模块(301)、外层凹模块(302)的密度为100-250kg/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保温性能,包括使用温度超过600℃的保温材料:密度为100-200kg/m3的硅酸铝纤维棉、硅酸镁纤维棉、气凝胶、硅酸钙或高温岩棉中的一种;
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中温保温性能,采用不少于1层的保温材料构成,包括中温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在0.023-0.259W/m·K范围内的保温材料:60-100kg/m3的低密度的硅酸铝纤维棉、硅酸镁纤维棉、高温岩棉、气凝胶或复合硅酸盐中的一种;
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温保温性能,采用不少于1层保温材料构成,包括低温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在0.013-0.189W/m·K范围内的保温材料:超细玻璃棉、气凝胶或复合硅酸盐中的一种;
所述加强基材结构(4)的构成材料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包括:气凝胶基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的高温范围为300-1100℃;
所述中层保温结构(2)的中温范围为200-700℃;
所述外层保温结构(3)的低温范围为80-3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凸模块(101)和底层凹模块(102)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装置(103),所述滑动装置(103)的底部设置有滚动体(1031),使得所述保温管壳能够在要包覆的高温管道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管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保温结构(1)、高温管道与滑动装置(103)之间设置有密封的薄空气层(104)。
6.一种保温管壳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温管壳中,将一段保温管壳的凸出阶梯式结构的底层凸模块(101)、中层凸模块(201)和外层凸模块(301)与另一段保温管壳的凹进阶梯式结构的底层凹模块(102)、中层凹模块(202)和外层凹模块(302)依次相互扣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强,未经徐正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30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