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排一体化农田暗管模拟装置及确定暗管组合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13522.7 申请日: 2018-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8951532B 公开(公告)日: 2023-06-23
发明(设计)人: 高金花;伊燕平;徐阳;张礼绍;任玉珊 申请(专利权)人: 长春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E02B1/02 分类号: E02B1/02;E02B11/00
代理公司: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代理人: 王立
地址: 130000 ***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体化 农田 暗管 模拟 装置 确定 组合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利用灌排一体化农田暗管模拟装置确定暗管组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回填土体:

依次取农田不同深度的原位土壤作为回填土体,将不同深度的多个土层的回填土体用密封袋密封,并分别测得每个土层的原位土壤的容重r;

步骤二:将回填土体回填至箱本体(1)中:

1)在箱本体(1)最下部填装10cm厚的强透水材料;

2)在强透水材料上放置尼龙丝网;

3)垂直箱本体(1)底面放置地下水汇水管(402),随土体一起填埋;

4)按深度顺序依次将多个土层的回填土体按照容重为r填入箱本体(1)尼龙丝网上部,其中每层回填土体在箱本体(1)的填入深度h为对应土层在农田中实际深度的四分之一;

步骤三:在箱本体(1)上布置插入式暗管(3):

在箱本体(1)中间一排暗管插孔(102)的下端安装插入式暗管(3),插入式暗管(3)的一端通过暗管供水单元(5)和集水箱(2)连接,另一端封堵;

步骤四:在箱本体(1)中埋入机械式张力计,并放置一天;

步骤五:测量并获得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具体为:

1)关闭模拟装置的暗管供水单元(5)和地下水供水单元(6),利用马氏瓶原理提供并保持箱本体(1)上部恒定水压力,即恒定的水位高度,保持水分的入渗;

2)从供水时刻起,每间隔10min读取机械式张力计的读数,作为土壤水吸力S;

3)打开传感器插入孔(103)的气嘴,从箱本体(1)外部与机械式张力计的陶土头最接近的传感器插入孔(103)插入土壤湿度传感器,读取2)中同一时刻该点的土壤含水率θ;

4)在坐标轴上,横坐标为土壤含水率θ,单位为%,纵坐标为土壤水吸力S,以大气压表示,绘制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步骤六: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暗管组合,方案设计见表1:

表1正交试验暗管组合设计方案

以上每一种AiBj均代表一种暗管组合,其中i和j分别代表暗管埋深和间距的编号;选取一种暗管组合进行试验;

步骤七:开启模拟装置全部功能,监测土壤湿度,记录当前暗管组合下排水与灌溉的试验数据,具体为:

根据步骤六中暗管组合设计方案结果,选择AiBj组合;选择已知农作物根系层内关键深度的含水率θK作为试验系统的供水单元的开关,根据现有资料查找并确定;

1)根据关键深度的含水率θK,模拟暗管排水过程的试验;模拟土壤经历一次大雨,插入式暗管(3)上部土体全部饱和,此时需及时排出根系层多余的水分,并降至θK,当含水率θ低于θK,关闭暗管排水通道;具体做法为:

土体上部持续浸水,当插入式暗管(3)以上的土体全部饱和时,饱和时的标志为测压管(7)中液面高度与土体上部的液面高度一致,当某只测压管(7)液面高度达到这一前提时,说明该只测压管(7)以上的土体全部饱和,此时开启暗管排水通道,测定在当前暗管组合情况下,插入式暗管(3)间全部土体根系层的含水率经过多长时间达到θK,以此时间tAiBj作为当前暗管组合下排水的评价指标;

2)根据关键深度的含水率θK,模拟根系层受地下水上升高度;模拟当地地下水较浅,地下水在吸渗作用下,根系层土体全部饱和;具体做法为:

a、打开地下水供水单元(6),抬高地下水供水瓶(602)的液位高度,使地下水供水瓶(602)液位高于箱本体(1)的插入式暗管(3)高度,利用马氏瓶原理向地下水供水瓶(602)内供水,保持地下水位高度,使地下水位高于插入式暗管(3),地下水上升高度超过地表;

b、打开暗管排水通道,以根系层土壤的饱和含水率降至θK的时间tAiBj和地下水实际上升的最高点至插入式暗管(3)的距离hAiBj作为当前暗管组合排水的评价指标;

3)根据关键深度的含水率θK,模拟暗管灌溉试验;以根系层下垫面作为灌溉暗管布置的平面;此时灌溉暗管和排水暗管分开布设为上下两层,浅层灌溉,深层排水;具体做法为:

a、经过一定时期,根系层土壤的含水率降低,不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此时打开暗管供水单元(5),以θK作为暗管供水单元(5)的开关信号;

b、记录暗管供水单元(5)将根系层含水率保持在θK时所用的水量QAiBj作为当前暗管组合灌溉的评价指标;步骤八:依次更换步骤六中的不同暗管组合,重复步骤七,直到得到全部暗管组合的评价指标tAiBj、hAiBj、QAiBj

步骤九:根据上述步骤得出的实验数据,评价各暗管组合的综合效益,确定最优暗管组合;通过上述步骤,可得到每一组暗管间距和埋入深度的灌溉、排水效率;具体做法为:

1)暗管组合为AiBj,此时实际埋深HAiBj,实际间距DAiBj已知,以此计算单位面积的田块使用的暗管总长LAiBj,此时暗管的灌溉用水量为QAiBj,排水时间tAiBj,地下水实际上升的最高点至暗管的距离hAiBj

在单一利用暗管排水的情况下,排除暗管间根系层土壤含水率无法在2d内达到θK的组合,排除暗管间根系层土壤受到地下水上升影响的组合,剩余组合中,根系层含水率最快达到θK的组合得100分,最慢的组合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时间t为横坐标,得分Pt为纵坐标,根系层含水率最快达到θK的组合得100分,记为(tmin,100),最慢的组合0分,记为(tmax,0),以上述两点为基础绘制得分线,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为Pt=[(0-100)/(tmax-tmin)]*t+100,其余各组的得分以每组的时间自变量t=tAiBj在得分线上查找得分PtAiBj

地下水实际上升的最高点至暗管的距离h最大者得100分,记为(hmax,100),最小者0分,记为(hmin,0)在直角坐标系中,以高度hAiBj为横坐标,得分Ph为纵坐标,以上述两点为基础绘制得分线,表示为Ph=[(0-100)/(hmin-hmax)]*h,其余各组的得分以每组的高度自变量h=hAiBj在得分线上查找得分PhAiBj

暗管总长LAiBj最小的组合得100分,记为(Lmin,100),最大者得0分,记为(Lmax,0),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暗管长度L为横坐标,得分PL为纵坐标,以上述两点为基础绘制得分线,该直线表示为PL=[(0-100)/(Lmax-Lmin)]*L+100,其余各组的得分以每组的暗管长度自变量L=LAiBj在得分线上查找得分PLAiBj

在利用暗管灌排一体的情况下,加入经济指标灌溉用水量QAiBj,用水量最小得100分,记为(Qmin,100),最大得0分,记为(Qmax,0),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灌溉用水量Q为横坐标,得分PQ为纵坐标,以上述两点为基础绘制得分线,该直线表示为PQ=[(0-100)/(Qmax-Qmin)]*Q+100,其余各组的得分以每组的灌溉用水量Q=QAiBj在得分线上查找得分PQAiBj

2)根据公式(一)计算在单一利用暗管排水情况下每个组合的得分;

ΠAiBj=(0.4*Pt+0.3*PL)/0.3*Ph(一)

式中:ΠAiBj——暗管组合的总得分;

Pt——暗管的排水时间得分;

PL——暗管的使用量得分;

Ph——暗管的地下水控制程度的得分;

0.4、0.3——各得分项的权重系数;

选取总分最高的组合为最优组合;

3)根据公式(二)计算在利用暗管灌排一体的情况下每个组合的得分;

ΠAiBj=(0.6*Pt+0.7*PL+0.3PQ)/0.4*Ph(二)

式中:ΠAiBj——暗管组合的总得分;

Pt——暗管的排水时间得分;

PL——暗管的使用量得分;

Ph——暗管的地下水控制程度的得分;

PQ——暗管的灌溉效益指标得分;

0.6、0.7、0.4、0.3——各得分项的权重系数;

选取总分最高的组合为最优组合;

步骤十:将步骤九中确定的最优组合的暗管埋深和间距均扩大4倍,即为实际田间暗管布设的间距和埋深;

灌排一体化农田暗管模拟装置,包括:

箱本体(1),所述箱本体(1)为方体结构,所述箱本体(1)侧面下方开设有排水孔(101),所述排水孔(101)和箱本体(1)内部连通,所述箱本体(1)任意相对的两个侧面相对设置多排多列暗管插孔(102),所述箱本体(1)任意相对的两个面相对设置多排多列传感器插入孔(103),相邻两列传感器插入孔(103)错位设置;集水箱(2);和所述暗管插孔(102)配合的插入式暗管(3)或木塞,当暗管插孔(102)闲置时,和所述木塞配合封堵,当所述暗管插孔(102)试验使用时,和所述插入式暗管(3)配合;所述插入式暗管(3)从箱本体(1)一个侧面的暗管插孔(102)插入并从另一个侧面相对的暗管插孔(102)伸出,所述插入式暗管(3)位于箱本体(1)内部的部位设置有多个暗管水孔(301),所述插入式暗管(3)一端通过暗管供水单元(5)和所述集水箱(2)连通,另一端和外部收集设施连通;地下水模拟结构(4),所述地下水模拟结构(4)通过地下水供水单元(6)和集水箱(2)连通;设置在箱本体(1)外表面所述传感器插入孔(103)开孔处的气嘴;以及设置在所述箱本体(1)一侧面中轴位置的一列由上至下布置的等高差的7个测压管(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35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