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4313.4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1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吴新兵;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21B37/7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轧控冷 传送 轧制 出口辊道 传输辊道 入口辊道 建筑用 冷却 减定径机组轧制 珠光体组织 钢坯加热 力学性能 有效调节 精轧 线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其中,所述控轧控冷方法包括:1)将30MnSi钢坯加热后顺次经粗中轧、精轧和减定径机组轧制后,制得轧制后的30MnSi钢;2)将轧制后的30MnSi钢顺次经过入口辊道、传输辊道和出口辊道传送冷却后,制得冷却后的30MnSi钢棒;其中,所述入口辊道的传送速度为16‑24m/min;所述传输辊道的传送速度为18‑36m/min;所述出口辊道的传送速度为30‑40m/min。实现了能够促进线材形成珠光体组织,有效调节其力学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用30MnSi钢棒往往是通过轧制后置于斯太尔摩风冷线上进行冷却。例如,在现有产品生产技术的操作中,一般是在摩根Ⅵ代轧机上轧制后进行吐丝处理,而后再进入斯太尔摩风冷线进行冷却,将保温罩全部打开进行整条线的风冷处理。而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钢棒在使用过程中却会出现力学性能偏高,对于拉丝模具消耗较快,同时增加辅料成本,且因换磨具次数增多,对使用者的生产节奏有一定影响。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促进线材形成珠光体组织,有效调节其力学性能的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线材形成珠光体组织,有效调节其力学性能的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30MnSi钢棒的控轧控冷方法,其中,所述控轧控冷方法包括:
1)将30MnSi钢坯加热后顺次经粗中轧、精轧和减定径机组轧制后,制得轧制后的30MnSi钢;
2)将轧制后的30MnSi钢顺次经过入口辊道、传输辊道和出口辊道传送冷却后,制得冷却后的30MnSi钢棒;其中,
所述入口辊道的传送速度为16-24m/min;
所述传输辊道的传送速度为18-36m/min;
所述出口辊道的传送速度为30-40m/min。
优选地,步骤1)中还包括对轧制后的30MnSi钢进行吐丝处理。
优选地,吐丝处理过程的温度为860-920℃。
优选地,所述传输辊道至少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且所述第一冷却段中保温罩关闭,所述第二冷却段中保温罩开放。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8-12个冷却区,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0-14个冷却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段包括10个冷却区,所述第二冷却段包括12个冷却区。
优选地,所述入口辊道上设置有风机进行吹风冷却。
优选地,所述风机的开口度为25-35%。
优选地,步骤1)中,30MnSi钢坯加热后的温度为970-1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30MnSi钢坯先顺次经粗中轧、精轧和减定径机组轧制,使得钢坯能得到有效的轧制,使其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进一步地,将其经传送速度为16-24m/min的入口辊道传送冷却,再经传送速度为18-36m/min的传输辊道传送冷却,最后经传送速度为30-40m/min的出口辊道传送冷却,通过合理的辊道速度的控制,使其停留合适的时间,促进材料奥氏体组织充分形成珠光体组织,避免其形成马氏体等异常组织,防止其出现硬度偏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出管机去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轧钢废油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