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5422.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王锦智雄;王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华沙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0 | 分类号: | C09J7/30;C09J7/20;C09J109/06;C09J109/02;C09J11/04;C09J11/06;A41H4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71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里层 高强度胶 不粘纸 胶条 接缝 超声波熔接 碳酸钙 衣服 丁腈橡胶 紧密粘结 促进剂 交联剂 接缝处 耐水洗 水杨酸 氧化锌 硬脂酸 补强 日晒 熔接 撕掉 炭黑 用时 裁剪 柔软 橡胶 衣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由以下原料构成:苯橡胶、丁腈橡胶、交联剂、炭黑、氧化锌、硬脂酸、碳酸钙、水杨酸、促进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最终制成的胶条,一面没有粘性作为表层,一面有粘性作为里层,里层附不粘纸,用时裁剪好长度,撕掉不粘纸,直接贴在无缝衣的超声波熔接接缝处,对熔接部位进行补强,里层与无缝衣能快速紧密粘结、耐水洗、日晒而不会脱落,与衣物成为一体,且薄柔软而舒适,穿着时感受不到胶条存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属于胶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缝针织的概念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1984年意大利胜歌公司申请了无缝内衣针织机的专项权利,至此无缝技术开始应用于内衣领域,1988年意大利圣东尼公司通过不断先进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无缝内衣产品开始大批量的推入市场了。
随着无缝技术的进步,织造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同时基于市场对女性服饰的要求,无缝概念开始从单一的内衣类别扩展到女装其他系列,如裤子,连衣裙,上衣等。
现有技术中无缝衣在制作的时候会需要用到胶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胶条大多应用于工业,不适合用在这个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构成:苯橡胶、丁腈橡胶、交联剂、炭黑、氧化锌、硬脂酸、碳酸钙、水杨酸、促进剂。
进一步地,取炭黑原料在直径大至1.5 m的平坦的燃烧铁盘上燃烧,含有炭黑的燃烧气体由内铺有砖块的排气罩收集,然后通过弯管和通火管到达沉积,收集沉积的炭黑,进一步过滤,得到原料中的炭黑。
进一步地,将电解法制得的锌锭加热至600~700℃熔融后,置于耐高温坩埚内,使之1250~1300℃高温下熔融气化,导入热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的氧化锌经冷却、旋风分离,将细粒子用布袋捕集,即制得原料中的氧化锌。
进一步地,在水解锅中加入棉籽油硬化油、水解剂硬脂酸甲酚磺酸和硬脂酸萘磺酸,通入蒸汽至油层透明后,加水,继续加热至沸,常压下反应7.5h,澄清0.5h,分离下层甘油水,此后再加水解剂,通入蒸汽加热到油层透明后,加水反应,当混合酸价达190mgKOH/g以上时,澄清0.5h,分离甘油水后,加盐、水进行水洗,再用盐、水进行二次水洗涤,第一步洗涤后澄清0.5h,第二步洗涤后澄清2h,分尽下层酸水后,取上层混合脂肪酸备用,将混合脂肪酸加入蒸馏釜,进行减压分馏,釜温250-255℃,塔温210-220℃,顶温200-210℃,塔顶余压0.53-0.93kpa,进料、出料和排料达平衡后,转入连续操作,进料100%,出料40%,徘料60%,徘料用于制造三级硬脂酸,出料经分析碘值达2mgl/100g以下后,将硬脂酸和硫酸依次投入酸洗锅,煮沸洗涤,割尽酸脚后,取硬脂酸投入脱色锅加热到190℃,并先后加入化学纯碱及干燥白土,然后在105℃的环境下,减压搅拌下脱色45min,经压滤、浇盘成型,即得原料中的硬脂酸。
进一步地,将石灰石原料煅烧生成石灰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经脱水、干燥和粉碎而制得原料中的碳酸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衣服接缝高强度胶条,最终制成的胶条,一面没有粘性作为表层,一面有粘性作为里层,里层附不粘纸,用时裁剪好长度,撕掉不粘纸,直接贴在无缝衣的超声波熔接接缝处,对熔接部位进行补强,里层与无缝衣能快速紧密粘结、耐水洗、日晒而不会脱落,与衣物成为一体,且薄柔软而舒适,穿着时感受不到胶条存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华沙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华沙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4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