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5558.9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林;荆一峰;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罩 冷气管 分子筛 变压吸附装置 热力学模型 温度传感器 环形凹槽 钢丝网 支架 隔板 分子筛吸附量 单项电磁阀 沸石分子筛 氧气纯度 氧气分离 出气管 进气管 上壳体 上罩体 下壳体 下罩体 腔内 吸附 | ||
1.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包括出气管(1)、进气管(2)、上罩体(3)、下罩体(4)、冷气管Ⅰ(5)、冷气管Ⅱ(6)、上壳体(7)、下壳体(8)、环形凹槽Ⅰ(9)、环形凹槽Ⅱ(10)、钢丝网Ⅰ(11)、钢丝网Ⅱ(12)、分子筛(13)、隔板(14)、分流罩Ⅰ(15)、单项电磁阀(16)、分流罩Ⅱ(17)、支架Ⅰ(18)、温度传感器Ⅰ(19)、支架Ⅱ(20)、温度传感器Ⅱ(21),其中上壳体(7)安装于上罩体(3)内部、下壳体(8)安装于下罩体(4)内部,冷气管Ⅰ(5)位于上罩体(3)与上壳体(7)之间,冷气管Ⅱ(6)位于下罩体(4)与下壳体(8)之间,环形凹槽Ⅰ(9)位于上壳体(7)内部,支架Ⅱ(20)位于上壳体(7)内部、环形凹槽Ⅰ(9)上部,环形凹槽Ⅰ(9)、支架Ⅱ(20)分别与上壳体(7)内壁焊接,环形凹槽Ⅱ(10)位于下壳体(8)内部,支架Ⅰ(18)位于下壳体(8)内部、环形凹槽Ⅱ(10)上部,环形凹槽Ⅱ(10)、支架Ⅰ(18)分别与上壳体(8)内壁焊接,隔板(14)位于上壳体(7)与下壳体(8)中间,通过螺栓与上罩体(3)、下罩体(4)、上壳体(7)和下壳体(8)连接固定,温度传感器Ⅰ(19)安装于支架Ⅰ(18)上,温度传感器Ⅱ(21)安装于支架Ⅱ(20)上,环形凹槽Ⅰ(9)、环形凹槽Ⅱ(10)的底部从下至上分别安装钢丝网Ⅱ(12)、分子筛(13)和钢丝网Ⅰ(11),并通过螺栓与环形凹槽Ⅰ(9)固定,分流罩Ⅱ(17)位于下壳体(8)内部、与进气管(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隔板(14)中间开圆孔安装分流罩Ⅰ(15),单项电磁阀(16)安装于分流罩Ⅰ(15)上,冷气管Ⅰ(5)、冷气管Ⅱ(6)分别与外部制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与下壳体(8)所形成的的内部腔体的压力为0.35~0.6M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Ⅰ(11)、钢丝网Ⅱ(12)和分子筛(13)的数目分别为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管Ⅰ(5)与冷气管Ⅱ(6)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与下壳体(8)内壁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的变压吸附装置与外部电脑连接,实现自动化操作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5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设备节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恶臭气体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