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6050.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I.路肯;W.克劳思;H.德波尔;A.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身 结构 | ||
一种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具有车尾侧的储物仓(1),车尾侧的储物仓(1)在底侧通过底板(3)和沿车辆横向(y)在两侧分别通过车轮罩(5)限定,在底板(3)上延伸的车轮罩横梁(23)能传递力地支撑在车轮罩(5)之间。按照本发明,所述车轮罩(5)沿车辆纵向(x)具有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7)的车轮罩后部件(15)和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7)的车轮罩前部件(17)。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设计具有接合轮廓(21),所述接合轮廓(21)在不需要中间布置角加固板件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车轮罩横梁(23)的端侧(35)贴靠。为了对在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和所述底板(3)之间构成的内角的角加固,所述车轮罩前部件(17)的板材具有相比于所述车轮罩后部件(15)更大的板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行驶运行中,尤其在弯道行驶时,车辆车身的尾侧被加载围绕车辆纵向中轴线指向的扭矩,在此情况下车身尾侧会相对于车身前侧扭转。
由文献DE 10 2015 220 308 B3已知一种车身结构,其中,为了提高扭转刚度,在尾侧行李舱中在两个尾侧车轮罩之间支撑有车轮罩横梁。车轮罩横梁不直接连在各个车轮罩上,而是相反通过沿车辆高度方向竖立地构造在车轮罩上的角加强板件能传递力地与车轮罩连接。
在车辆底部和车轮罩之间构成的内角区域中提供角加强板件升高了车辆组装时的构件耗费以及安装耗费。此外,提供角加固板件使得沿车辆横向可用的储物空间减小。
由文献US 7 364 225 B2已知另一种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在尾侧车轮罩之间定位有车轮罩横梁加固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双辙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不仅降低车身结构组装时的构件耗费,也降低安装耗费,并且还具有相较于现有技术保持不变的扭转刚度。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本发明优选的改进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沿车辆纵向观察,车尾侧的车轮罩由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的车轮罩后部件和由以间距限定车辆后轮的车轮罩前部件构成。在两个车轮罩部件中,车轮罩前部件具有一种接合轮廓,该接合轮廓在不需要中间布置额外的角加固板件的情况下直接与车轮罩横梁的端侧贴靠连接。为了对在车轮罩前部件和底板件之间构成的内角的角加固,车轮罩前部件具有相比于车轮罩后部件更大的板厚度。例如,车轮罩后部件的板厚度约为1mm,而车轮罩前部件的板厚度为约2mm。以这种方式,尽管省掉了单独的角加固板件但还是形成了在车辆后部区域中足够好的扭转刚度。
在一种技术实施方式中,车轮罩横梁优选可以材料一致地和一体式地、即作为一件式的板件在两个尾侧车轮罩之间延伸并且被实现为U形的空心梁,该空心梁的空腔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下被底板覆盖。该U形的空心梁由沿车高方向远离底板的造型底构成,该造型底沿车辆纵向向前和向后过渡为侧向壁连同从侧向壁伸出的边凸缘。空心梁的边凸缘例如通过焊点连接在底板上。
优选地,U形的空心梁可以利用底板限定出闭合的型廓横截面,该型廓横截面直至在车轮罩横梁和车轮罩前部件之间的接合面实施为连续恒定的。通过提供沿车辆横向不变的恒定的、不具有扩宽部的型廓横截面,得到明显简化的车轮罩横梁构件几何形状。车轮罩横梁可以在端侧具有分别向外伸出的接合凸缘,该接合凸缘例如通过焊点连接在车轮罩前部件的接合轮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6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引擎盖多层支架
- 下一篇: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安装吸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