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使用该探头的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6334.X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钟茂生;赵莹;姜林;付全凯;郑瑞;韩丹;张瑞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6 | 分类号: | G01N1/16;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宋元松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水 取样 探头 使用 采样系统 采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使用该探头的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包括:快接接头;顶端螺纹堵帽,顶端螺纹堵帽上开设有开孔,快接接头设置在开孔处;底端螺纹堵帽;内部衬管,内部衬管设置于顶端螺纹堵帽与底端螺纹堵帽之间,内部衬管上设置有多个孔;以及外部套管,外部套管设置于顶端螺纹堵帽与底端螺纹堵帽之间,外部套管套在内部衬管外部,外部套管上设置有多个孔;其中,顶端螺纹堵帽与底端螺纹堵帽是通过内部衬管与外部套管连接在一起的,外部套管上的多个孔的直径小于内部衬管上的多个孔的直径;其中,快接接头、顶端螺纹堵帽、底端螺纹堵帽、内部衬管以及外部套管是不锈钢材质制造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污染场地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使用该探头的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加速城镇化等政策的不断落实,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生产企业逐步关停搬迁,为城市建设腾退土地。但是,因早期环保意识较弱,部分企业在生产期间因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对企业内部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为确保此类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明确要求需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对于确认存在污染的地块,需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方案。
因此,清晰查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是开展风险评估及编制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方案的基础。鉴于污染调查结果的重要性,国外目前提出了污染场地分辨率调查(即高分辨率刻画)的概念,综合运用现场快速检测、物探、荧光快速检测等手段,在米级尺度查明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其中,对地下水实现分层取样监测,是国外针对场地地下水污染进行高分辨率刻画的重要手段。但是,受经费的限制国内相关单位开展场地调查过程中在平面和垂向上采样点的设置是有限的。尤其针对地下水含水层较厚的场地,为节省钻探建井的成本,众多调查单位往往仅建设完整井进行地下水样品采集,以表征场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此类监测井的筛管往往贯穿整个地下水含水层,因此采集的地下水是代表的是整个含水层的混合样,污染物检测结果往往比地层中地下水的实际污染状况要明显偏低,并不能清晰的表征污染物在含水层的具体分布及浓度垂向分布特征,难以为后续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并且还可能导致污染范围的夸大。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目前虽有少量单位尝试在同一个监测点附近建设组井或巣式地下水监测井,即在同一位置建设多个监测井,通过设计每个监测井筛管的安装位置实现采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品。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成本相对较高、现场安装建井的时间周期长。同时,因这种方式通常采用外径约50mm的监测井井管,导致成井洗井和采样前洗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洗井时间较长。此外,在一些含有粉土等细颗粒的地层中采用这种方式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往往难以达到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洗井要求。
针对目前国内地下水监测井建井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污染刻画,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场地地下水污染高分辨率刻画的地下水采样系统与采样方法。该方法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洗井采样过程废水产生量少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地下水埋深交钱、含水层较厚的场地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刻画过程的样品采集。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使用该探头的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6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