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丙烯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7818.6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赵百仁;白宇辰;潘鹏;王振维;盛在行;刘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1/06 | 分类号: | C07C11/06;C07C5/333;C07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浩然;耿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丙烯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制备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丙烷原料进行MAPD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处理后的物料;
(b)、将所述加氢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脱重处理以脱除含有4个碳原子以上的重组分,得到脱重处理后的物料;
(c)、将所述脱重处理后的物料进行PDH脱氢处理,得到PDH脱氢处理后的物料;
(d)、将所述PDH脱氢处理后的物料脱除氢气和乙烷后进行精馏处理以得到馏出的丙烯和第二馏余物料;
(e)、将所述第二馏余物料返回步骤(a)与所述丙烷原料一起进行所述MAPD加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使所述脱重处理后的物料作为冷却介质进入冷分离装置中换热,得到气态的C3物料;将所述气态的C3物料进行所述PDH脱氢处理得到所述PDH脱氢处理后的物料;使所述PDH脱氢处理后的物料进入所述冷分离装置,通过换热冷凝和节流降压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液态的C3物料和粗氢气;
将所述液态的C3物料在脱乙烷塔中进行脱乙烷处理,得到馏出的C2产品和第一馏余物料;将所述第一馏余物料引入丙烯精馏装置中进行所述精馏处理,得到所述馏出的丙烯和所述第二馏余物料;
其中,所述冷分离装置中的所述换热冷凝为一次冷凝和/或分次冷凝;所述液态的C3物料在所述脱乙烷塔中的进料为单股进料和/或多股进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所述冷分离装置分离出的粗氢气进行粗氢压缩与变压吸附提纯处理,得到提纯氢气和尾气,所述提纯氢气的纯度为99.0-99.999体积%,压力为1.5-2.5MPa;将所述提纯氢气用作所述MAPD加氢处理的原料氢气,将所述尾气用作所述PDH脱氢处理的燃料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使所述丙烷原料经过原料预处理以除去所述丙烷原料中的氮氧化物、重金属和水,再进行所述MAPD加氢处理;和/或
使所述PDH脱氢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反应气压缩和脱除脱氢杂质处理后进行所述脱除氢气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烷原料含有丙烷、甲基乙炔和丙二烯,所述丙烷原料中的甲基乙炔的含量为50-1000ppm mol,丙二烯的含量为50-1000ppm mo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APD加氢处理的配氢量为1.3-2.5。
7.一种制备丙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丙烷原料入口、MAPD加氢装置、丙烷原料脱重装置、PDH脱氢装置、冷分离装置、脱乙烷塔、丙烯精馏装置和丙烯产品出口;
所述丙烷原料入口、所述MAPD加氢装置、所述丙烷原料脱重装置和所述PDH脱氢装置顺次连接,所述PDH脱氢装置的脱氢产物出口与所述冷分离装置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冷分离装置的液体产物出口与所述脱乙烷塔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脱乙烷塔的塔釜液出口与所述丙烯精馏装置的进料口连通,所述丙烯精馏装置的馏出物出口与所述丙烯产品出口连通,所述丙烯精馏装置的馏余物出口与所述丙烷原料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丙烷原料脱重装置的馏出物出口与所述冷分离装置的冷却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冷分离装置的冷却介质出口与所述PDH脱氢装置的原料气体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还包括粗氢压缩与变压吸附提纯装置,所述粗氢压缩与变压吸附提纯装置的气体入口与所述冷分离装置的未凝气出口连通,所述粗氢压缩与变压吸附提纯装置的提纯氢气出口与所述MAPD加氢装置的氢气入口连通,所述粗氢压缩与变压吸附提纯装置的尾气出口与所述PDH脱氢装置的燃料气入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该系统还包括:
原料预处理装置,所述原料预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丙烷原料入口和所述MAPD加氢装置之间;和/或
顺次连接的反应气压缩装置和杂质脱除装置,所述反应气压缩装置的反应气入口与所述PDH脱氢装置的所述脱氢产物出口连通,所述杂质脱除装置的C3物料出口与所述冷分离装置的所述物料入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78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字线驱动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