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灾备的异地双活系统业务等级划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8874.1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0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武亚光;杨维;张晓慧;刘旭生;韩维;唐振营;李子乾;朱克;申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22 | 分类号: | H04L1/22;H04L12/24;H04L12/851;H04L12/927;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灾备 重要度 系统业务 业务特性 排序 异地 等级映射 电力客服 架构分析 客服系统 评估结果 情况判断 实际系统 系统服务 选择服务 业务传输 运行状态 远距离 容灾 架构 | ||
1.一种面向灾备的异地双活系统业务等级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电力远距离容灾客服系统架构;系统架构包括:A中心,B中心;所述A中心对A中心用户提供读写访问接口,所述A中心包括A中心应用区,所述A中心应用区包括应用程序,A中心用户读/写模块,B中心复制/写模块;所述B中心包括B中心应用区,所述B中心应用区包括应用程序,B中心用户读/写模块,A中心复制/写模块;非灾备状态下,A中心和B中心独立运行分别向中心用户A和用户B提供数据支撑与服务;在紧急灾备状态下,B中心的服务转移到A中心,A中心向A/B两类用户提供数据支撑与服务,以保证客服业务的连续性;
步骤2:根据步骤1中实际系统架构分析电力客服业务种类与业务特性;电力客服业务种类与业务特性见表1、表2、表3,其中业务类型记为I1,业务更新频率记为I2,数据类型I3,人工反馈需求I4;
表1:95598客户服务业务及业务特性
表2:95598特色服务业务
表3:支持业务及业务特性
步骤3:建立电力业务等级评估层次分析结构,对步骤2中业务进行重要度排序;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用三标度法来对同一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比较矩阵A:
比例标度如表4所示,计算出比较矩阵各元素重要性的排序指数,应用极差法将比较矩阵转化为判断矩阵;
表4:判断尺度量化规则
标度 含义 0 表示2个指标相比,列指标较行指标重要 1 表示2个指标相比,同等重要 2 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行指标比较重要
表5:总指标比较标度
指标 I1 I2 I3 I4 I1 1 1 2 2 I2 1 1 2 2 I3 0 0 1 0 I4 0 0 1 1
表6:业务类型指标比较标度(I11:)
指标 I11(故障相关业务) I12(非故障相关业务) I13(支撑类业务) I11 1 1 2 I12 1 1 2 I13 0 0 1
表7:更新频率指标比较标度
指标 I21(更新频率快) I22(更新频率一般) I23(更新频率慢) I21 1 1 2 I22 1 1 2 I23 0 0 1
表8:反馈需求指标比较标度
指标 I31(必须人工反馈) I32(人工反馈) I33(系统直接反馈) I31 1 1 2 I32 1 1 2 I33 0 0 1
表9:数据类型指标比较标度
指标 I41(结构化数据) I42(非结构化数据) I41 2 1 I42 0 1
上式中,ri是矩阵A每行元素之和;cb为一常量,是按某种标准预先给定的极差元素对的相对重要程度;R=Rmax-Rmin,称为极差,rmax=max{r1,r2,r3,...,rn},rmin=min{r1,r2,r3,...,rn};所得的矩阵C=(cij)n×m为一致性判断矩阵;
步骤3.2采用特征向量法,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W,即得到权重向量{w1,w2,...,wn};对W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某一级各个评价指标关于它上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向量W′=[w1′,w2′,...,wN′]为某一级各个评价指标关于它上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步骤3.3利用AHP法逐层向上计算,直到计算得出某业务的重要度评分;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s(k+1)代表层次结构中第(k+1)层某属性A(k+1)的评分;n表示属性Ak的k层子属性个数;表示A(k+1)的k层子属性j的评分;表示子属性j的权重;
步骤4:根据步骤4中业务重要度排序划分业务重要度等级;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1:业务重要度结果为[s1,s2,…,sn],由于数据集较小无需考虑收敛问题,划分结果为{C1,C2,C3,C4},其中集合Ci即为等级i所包括的业务类型;
步骤4.2:针对所划分聚类所得集合{C1,C2,C3,C4},计算其最小话平方误差;
其中,是样本Ci的均值向量,通过贪心算法迭代计算使得E最小的划分集合;
各类业务划分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电力业务等级划分
步骤5:建立业务传输特性建立业务等级映射标准;
一类业务映射为EF:通过将所有这些分组放置于一个专用的EF队列中,确保EF数据包得到的服务速率高于数据包达到的速率;EF类的逐条行为策略能够提供低丢包率、低延迟、低抖动和有保证的带宽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使实时业务获得类似于租用线路的服务;
二类业务映射为AF3:为该级别的AF数据流量分配特定数量的转发资源,比如缓冲区和带宽,需要时,还可以进一步为每个分组指派不同丢弃优先级中的一种,如AF11、AF12或AF13,这些子类被放在同一个队列中;
三类业务映射为AF2:该级别的业务允许有延迟和缓冲,需要时也可以进行子类的划分;
四类业务映射为BE:等价于尽力而为的缺省模式;
由于紧急业务、重点业务、标准业务、适度业务等电力通信业务的QoS需求不同,在使用EPON技术作为接入技术时,将使用不同的DBA模式;根据DBA模式的特点及电力通信业务的需求,对DBA模式和电力通信业务进行映射,
表11:DBA模式和电力通信业务的映射
模式 定义 电力通信业务 模式1 固定带宽 一类业务 模式2 保证带宽 二类业务 模式3 保障带宽+最大带宽 三类业务 模式4 最大带宽 四类业务 模式5 固定带宽+保证带宽+最大带宽 --
步骤6:系统紧急灾备情况判断;
步骤7:根据步骤6评估结果选择是否启动基于业务等级划分的动态带宽服务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88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