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生成模型的异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9061.4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7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漆星;郑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1/14 | 分类号: | H02P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生成 模型 异步电机 参数 在线 辨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生成模型的异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基于模型的辨识方法和基于数据的辨识方法的优点,整体思路为:①,首先通过离线数据建立输出转矩与状态间的概率模型,②,在线辨识过程中,将基于模型的辨识方法作为“数据产生器”,再采用基于数据的方法,结合①中的转矩概率模型,进行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最终得到电机参数辨识值的概率模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的优点在于:辨识过程中,训练数据集很容易获得;辨识的参数不受模型误差的影响;辨识的参数使电机在运行中保持最优转矩电流比;辨识的参数考虑了电机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有很高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生成模型的异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异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输出特性会随着内部参数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有必要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在线的对其参数进行辨识。传统的异步电机参数方法大多是基于电机的电压-电流动力学模型或等效电路模型,称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如模型参考自适应法(MRAS)、滑模观测器法(SMO)以及线性最小二乘法(LSM)等等。然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1)参数的辨识精度和辨识收敛性极大的依赖于电机的等效模型,容易受到噪声和模型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些极端工况下(例如极低速、高速弱磁等),存在着辨识精度低,鲁棒性差等缺点。
2)只能辨识出参数的物理值,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参数的物理值并不能使电机运行在最优状态。例如,在使用间接矢量控制方法对电机进行控制时,为了保证转矩电流比最优,有时会人为的过估计或欠估计电机的转子时间常数,而并非使用转子时间常数的物理值。
3)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参数的变化会经常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振动,老化等等。然而,基于模型的辨识方法大多使用简化的等效模型,并没有考虑上述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随着电机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辨识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会越来越大。
针对基于模型方法的上述缺点,学者和工程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实测数据的电机参数辨识方法。如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辨识方法(SVM)、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辨识方法(PSO)以及基于深度Q学习的辨识方法(DQL)等。此类方法不使用电机的等效模型,而是完全依赖于实测数据,因此不会受到模型误差的制约,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鲁棒性。然而,这类方法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
1)基于数据的方法需要大量的带有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此类数据的获取较为困难。
2)训练的过程为离线运行,和基于模型的方法一样,无法消除在线运行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适用于电机参数的离线辨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两类方法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生成模型的异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该方法的思路为: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使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实时产生训练数据,再使用该训练数据实时地生成一个概率模型。最后,通过生成的概率模型进行电机参数的辨识。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数据生成模型的异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9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视场热像仪伺服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供料功能的养鸡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