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变构型外肢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0246.7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5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河;张睿;李相龙;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构型 肢体 机器人 | ||
1.穿戴式变构型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悬挂架(4)、机械手(5)、两个握把(1)、两套臂部摆动机构(3)和四套肩部内收外摆机构(2);
背部悬挂架(4)上左右两侧分别布置有两套肩部内收外摆机构(2);
每两套肩部内收外摆机构(2)连接有一套臂部摆动机构(3),两套臂部摆动机构(3)对称设置,每套臂部摆动机构(3)末端安装有一个握把(1),每个握把(1)上连接有一个机械手(5);
每套所述臂部摆动机构(3)为双传动支链,每条传动支链包括肩部传动轮组、大臂受力杆(32-2)、肘部传动轮组、小臂受力杆(32-4)、肩部传动轴(32-5)、肘部传动轴(32-7)和肩部支座(32-6),大臂受力杆(32-2)为中空结构;
肩部传动轮组包含两个电机(32-0)和带有轮槽的两个肩部传动轮(32-1),肘部传动轮组包含带有轮槽的两个肘部传动轮(32-3),两个电机(32-0)安装在肩部支座(32-6)上;
大臂受力杆(32-2)的一端和两个肩部传动轮(32-1)安装在肩部传动轴(32-5)上,肩部传动轴(32-5)转动安装在肩部支座(32-6)上,肩部支座(32-6)固装在肩部内收外摆机构(2)上;
小臂受力杆(32-4)的一端和两个肘部传动轮(32-3)安装在肘部传动轴(32-7)上,肘部传动轴(32-7)转动安装在大臂受力杆(32-2)的另一端;
两个电机(32-0)、两个肩部传动轮(32-1)和两个肘部传动轮(32-3)一一对应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肩部传动轮(32-1)与肘部传动轮(32-3)通过穿过大臂受力杆(32-2)及以正绕方式布置在轮槽内的钢丝绳连接,其中一组的电机(32-0)与肩部传动轮(32-1)通过钢丝绳连接;另一组的肩部传动轮(32-1)与肘部传动轮(32-3)通过穿过大臂受力杆(32-2)及以反绕方式布置在轮槽内的钢丝绳连接,另一组的电机(32-0)与肩部传动轮(32-1)通过钢丝绳连接;
双传动支链中的两个小臂受力杆(32-4)的另一端通过球面副(6)与对应的一个握把(1)的端部连接,该握把(1)上安装有机械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戴式变构型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套所述肩部内收外摆机构(2)包括主动带轮(2-1)、从动带轮(2-2)、驱动电机(2-3)、背部连接轴(2-4)和皮带(2-5);
主动带轮(2-1)安装在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2-3)安装在背部悬挂架(4)上,背部悬挂架(4)上安装有可旋转的背部连接轴(2-4),肩部支座(32-6)安装在背部连接轴(2-4)上,从动带轮(2-2)安装在背部连接轴(2-4)上,主动带轮(2-1)和从动带轮(2-2)通过皮带(2-5)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穿戴式变构型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背部悬挂架(4)包括主体承重板(4-3)、外肢体承重板(4-1)、腰部承重板(4-4)和肩带;外肢体承重板(4-1)与主体承重板(4-3)连接,主体承重板(4-3)与腰部承重板(4-4)连接,外肢体承重板(4-1)和腰部承重板(4-4)之间连接有能穿戴于背部的肩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穿戴式变构型外肢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受力杆(32-2)和小臂受力杆(32-4)均为碳纤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2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移动一转动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