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0334.7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1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家文;张少华;李培明;王文闯;孙鹏远;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2 | 分类号: | G01V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数据 分离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工区的原始混叠地震数据及炮检点位置、激发时间、听时间信息构建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对所述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正变换,获得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对所述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多模分级阈值处理;对阈值处理后的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反变换,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分离地震数据。利用本说明书各实施例,可以提高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效果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地震采集采用较大的时间间隔激发震源,检波器接收到的各炮记录互不干扰,地震数据品质较好,但采集效率低。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技术极大的缩短了震源激发间隔,提高了采集效率,但各炮记录相互干扰。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时,混叠的炮数较多,达到十几甚至几十个,炮间干扰非常严重,需要依靠精确、稳健的分离方法提高地震数据品质。
目前工业界采用的混叠地震数据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滤波法和反演法两种。滤波法利用主炮信号与邻炮噪声在道集上的相干性差异来分离它们,如中值滤波。反演法利用主炮信号与邻炮噪声在变换域(傅里叶变换、聚焦变换等)的稀疏度差异来区分它们,该方法分离效果优于滤波法,但计算量较大。超高效混叠地震采集数据具有混叠度高、信噪比低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更加稳定有效的混叠地震数据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提高混叠地震数据分离效果和稳定性。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是包括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工区的原始混叠地震数据及炮检点位置、激发时间、听时间信息构建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
对所述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正变换,获得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
对所述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多模分级阈值处理;
对多模分级阈值处理后的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反变换,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分离地震数据。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叠地震数据分离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原始混叠地震数据及炮检点位置、激发时间、听时间信息;
采用迭代的方式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分离地震数据,包括:
根据上次迭代的分离数据及所述原始混叠地震数据、炮检点位置、激发时间、听时间信息,构建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
对所述时间-空间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正变换,获得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
对所述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多模分级阈值处理;
对多模分级阈值处理后的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线性拉东反变换,获得本次迭代的分离数据;
将本次迭代的分离数据用于下次迭代过程,直至满足预设要求,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分离地震数据。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多模分级阈值处理,包括:所述多模分级阈值处理中的模类型q包括:0q1。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线性拉东域共偏移距共方位角道集进行多模分级阈值处理,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