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0392.X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史月丽;刘雯;庄全超;崔永莉;鞠治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化 掺杂 纳米 氧化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应用,利用硝酸铁、氢氟酸、TiO2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备,具体步骤是:1)称取TiO2粉末完全分散于蒸馏水中,静置6~12h,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和Fe(NO3)3·9H2O,超声搅拌溶解完全,得到棕黄色液体;2)搅拌10~30min后将其放置于聚四氟乙烯塑料瓶中,加入氢氟酸,搅拌12~24h得到粉红色液体;3)加入异丙醇或无水乙醇,直至溶液变为无色,搅拌30~40min后升温至80~100℃,加热搅拌12~24h蒸发掉多余的氢氟酸和水,得到淡黄色的FeF3(H2O)4.5/TiO2,4)先在80~100℃真空干燥12~24h,然后在110~130℃真空干燥12~24h,得到浅绿色的FeF3(H2O)X/TiO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步骤简短,重复性好,得的FeF3(H2O)X/TiO2首次放电容量为512mAh/g,与其理论值相近,具有较优的循环性能和实际容量,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工具、电动助力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价格以及环境相容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二元铁氟化物(以三氟化铁为主)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可以通过可逆的转换反应实现传统嵌锂电极材料2-3倍的容量性能,放电电压甚至达到和磷酸铁锂相当的水平。但氟化物在制备和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结晶水合物,脱水过程又易发生高温水解,使其制备难度和成本大大上升。考虑到二元铁氟化物及其结晶水合物本身不含锂,而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的锂源主要存储在正极,负极则采用无锂的碳材料,对此,铁氟化物的锂化也是这类材料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Arai小组研究FeF3作为正极材料时,发现在其实际可逆容量仅为80mAh/g,远低于(Fe3+/Fe2+)理论容量(237mAh/g)。基于以上困难,Amatucci等人提出在过渡金属氟化物(FeF3、BiF3)中添加导电剂乙炔黑并通过高能球磨形成碳/金属氟化物纳米复合物(CMFNCs)来改善其导电性,显著提高了它们的实际容量和循环性能。另外,Amatucci和Pereira报道了在FeF3中添加MoS2,V2O5或MoO3高能球磨后形成混合导体金属氟化物纳米复合物(MDMFNCs)来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活性。目前尚没有FeF3(H2O)X/TiO2复合材料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得的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氟化铁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利用硝酸铁、氢氟酸、TiO2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备,具体步骤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