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系统及其防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0853.3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殿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海润行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33/08 | 分类号: | A01B3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毛碧娟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侧板 传动箱体 连接杆 防堵 罩壳 等间隔分布 切割刀片组 防堵系统 刮泥机构 旋转刀具 右移动板 左移动板 旋耕机 前壁 切割刀片 刮泥刀 右滑轨 左滑轨 多排 左端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系统及其防堵方法,包括机架、传动箱体和旋转刀具,传统箱体包括顶板、罩壳、后侧板和刮泥机构,罩壳和后侧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底部的前端和后端,旋转刀具安装于罩壳的内部,后侧板的前壁上设置有多排切割刀片组,切割刀片组包括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切割刀片,后侧板前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地面的相对应的左滑轨和右滑轨,刮泥机构包括左移动板、右移动板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顶部分别固定于左移动板的右端底部和右移动板的左端底部,连接杆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刮泥刀。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起到了有效的防堵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旋耕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系统及其防堵方法。
背景技术
旋耕机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按其旋耕刀轴的配置方式分为横轴式和立轴式两类,正确使用和调整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是很重要的。在中间传动的旋耕机上,旋转刀具直接安装在旋耕机传动箱体的下方,工作时土壤表面的秸秆杂草等很容易在传动箱体与旋转刀具之间产生拥堵,加大了工作阻力,机组功耗加大,效率降低,且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严重时造成停机。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旋耕机传动箱体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起到了有效的防堵作用的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系统及其防堵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系统,包括机架、传动箱体和旋转刀具,传统箱体包括顶板、罩壳、后侧板和刮泥机构,罩壳和后侧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底部的前端和后端,旋转刀具安装于罩壳的内部,后侧板的前壁上设置有多排切割刀片组,切割刀片组包括若干个等间隔分布的切割刀片,后侧板前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地面的相对应的左滑轨和右滑轨,刮泥机构包括左移动板、右移动板和连接杆,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外端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左滑轨和右滑轨中,以带动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上下移动,连接杆的两端顶部分别固定于左移动板的右端底部和右移动板的左端底部,连接杆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刮泥刀。
优选地,前述切割刀片组设置有4~6排。
再优选地,前述切割刀片为半圆形,其平面的一侧固定于后侧板的前壁上,半圆形的切割刀片可有效将秸秆杂草进行二次切割,以将其切割成更小尺寸,便于切割后的碎秸秆杂草掉落至地面。
更优选地,前述刮泥刀的前端通过连接板固定于连接杆的后端底部,其后端向下倾斜设置,便于将粘附于切割刀片之间的后侧板上的泥土和碎秸秆刮掉,避免造成堵塞。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刮泥刀的后端与后侧板的前壁紧密接触。
具体地,前述刮泥刀位于相邻两个切割刀片之间,且刮泥刀的宽度与相邻两个切割刀片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前述滑块连接有驱动电机,左滑轨和右滑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再优选地,前述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的底部。
一种用于旋耕机传动箱体的防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作业时,土壤表面的部分秸秆杂草随旋转刀具进入旋转刀片和后侧板之间的空隙中,切割刀片组对进入的秸秆杂草进行再次切割,切割成更小尺寸的秸秆杂草则掉落至地面上;作业一段时间后,开启驱动电机,连接杆向下移动,带动刮泥刀向下移动,将粘附于切割刀片之间的后侧板上的泥土和碎秸秆刮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海润行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海润行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