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评价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1106.1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曾昭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测 系统 采集 痕迹 评价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评价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模拟岩区的岩性体特征构建岩性体速度模型;基于反射系数表达式将岩性体速度模型转换为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计算观测系统的叠前偏移覆盖谱地震数据;根据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和叠前偏移覆盖谱地震数据得到模拟岩区的三维数据体;对三维数据体进行切片,并将切片与对应模拟岩区进行对比,判断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的大小。通过将观测系统叠前偏移覆盖谱与地质模型进行结合,达到类似于地质模型成像的效果,从时间切片上直观的、快速有效的分析采集痕迹对于岩性体分辨率的影响,进而可以有效的对观测系统采集效果的保真性进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评价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老区已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阶段,油气老区是指目前已经采油采气几十年的老油田。在对油气老区的开发过程中,对于滩坝砂、河道砂的识别是开发地震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地震资料的频率影响砂体的分辨率,以及观测系统的“保真性”对砂体的识别精度的影响。
观测系统是在接收地面的地震波过程中,将地震波接收仪器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摆放的仪器位置关系,是需要技术人员合理设计的。采集波场的观测系统必须真实的记录波场信息,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能够真实的反应地下岩石的性质,若波场采集失真就无法真实的反应地下岩石情况,造成错误的分析结果。由于观测系统是空间离散采样,因此任何观测系统都会存在采集痕迹现象,观测系统采集痕迹是由于观测系统布设不合理导致的观测系统噪音,噪音强就会掩盖真实的地质情况,采集痕迹严重的观测系统不利于岩性体的识别,因此针对观测系统这项属性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对于观测系统采集痕迹的评价,多局限于从理论属性上分析采集痕迹的大小,无法直观的得出采集痕迹对于岩性体成像的影响程度;在三维模型模拟采集数据体上开展成像分析的方式,又受硬件计算效率的影响导致运算周期较长,无法满足生产上快速反应的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快速、有效的观测系统采集痕迹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观测系统采集痕迹评价方法运算周期较长、且无法直观的得出采集痕迹对于岩性体成像的影响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评价方法,包括:
根据模拟岩区的岩性体特征构建岩性体速度模型;
基于反射系数表达式将所述岩性体速度模型转换为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
计算待评价观测系统的叠前偏移覆盖谱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和所述叠前偏移覆盖谱地震数据得到与所述待评价观测系统对应的所述模拟岩区的三维数据体;
对所述三维数据体进行切片,并将所述切片与对应所述模拟岩区进行对比,判断所述观测系统的采集痕迹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岩性体特征包括:所述岩性体速度模型的体积、形态、空间展布特征、各层段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各层段密度。
优选地,基于反射系数表达式将所述岩性体速度模型转换为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步骤包括:
根据反射系数表达式将所述岩性体速度模型转换为反射系数模型;
将所述反射系数模型转换为反射系数模型地震数据。
优选地,所述反射系数表达式为:
P=(V1-V2)/(V1+V2)
其中,P为反射系数,V1为地震波在岩性体中的传播速度,V2为地震波在围岩中的传播速度。
优选地,计算待评价观测系统的叠前偏移覆盖谱地震数据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