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1545.2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民;穆洁;梁硕博;邬达理;金红娣;张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地震 数据 空间 融合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特定区域内的第一三维地震数据,该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包括局部异常数据;对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三三维地震数据和第四三维地震数据,该第二三维地震数据为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去除局部异常数据后得到的数据;根据局部异常数据,得到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融合因子;根据第三三维地震数据、第四三维地震数据、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融合因子,得到第五三维地震数据;对第五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能量恢复处理,从而完成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三维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可解释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叠后修饰处理环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大油田对降低油气勘探风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其较高的偏移成像质量和分辨率,已经成为地震勘探领域的主流技术。众所周知,叠后修饰处理属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的必要环节,其不仅可以提高三维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因为在叠后修饰处理中使用了只能应用于叠后的用于提高三维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关键技术,例如,叠后反褶积技术、各种去除噪音的技术等),而且可以采用相应处理技术来消除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局部异常数据。但是,在采用相应处理技术消除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局部异常数据的过程中,通常会引起具有局部异常数据的原始三维地震数据(简称为第一三维地震数据)的能量与原始三维地震数据去除局部异常数据后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简称为第二三维地震数据)的能量的改变,从而导致第一三维地震数据无法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无缝拼接。
数据融合技术是信息科学领域内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是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然而,现有的数据融合方法更多的是在时间维度上对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等时融合或沿层融合,而在空间维度上的融合只能是在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不存在能量差异的情况下对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因此,现有的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在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存在能量差异时,不能实现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的保幅处理和无缝融合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解释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在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存在能量差异时,不能实现第一三维地震数据与第二三维地震数据的保幅处理和无缝融合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解释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特定区域内的第一三维地震数据,所述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包括局部异常数据;
对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和第二三维地震数据进行能量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三三维地震数据和第四三维地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三维地震数据为所述第一三维地震数据去除局部异常数据后得到的数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三维地震数据分别具有相应的地震道,且各地震道的空间位置相同;
根据所述局部异常数据,得到第一空间融合因子、第二空间融合因子和第三空间融合因子;
根据所述第三三维地震数据、所述第四三维地震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融合因子,得到第五三维地震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耗能电机组件
- 下一篇:一种使电池具备无线充电接收能力的装置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