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1688.3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2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容甫;陈勇志;苏松宇;张琬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一种电容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光源驱动叠层、至少一光源以及网印叠层。光源配置于光源驱动叠层上,而网印叠层再印刷于光源以及光源驱动叠层上。光源驱动叠层包括至少一光源开关、第一电源以及连接光源开关的栅极的数据线路。光源开关以及光源串联在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之间。网印叠层包括邻近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表面的延伸导电层,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位于触控表面以及光源驱动叠层之间。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或数据线路输出至少一触控信号来感测使用者接触触控表面的位置。亦提出一种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显示科技的发展中,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微小化的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已经成为平面显示技术中的主要发展题目之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不同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是由无机发光二极管为出发点而研发出的技术,其继承了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高速反应时间等特点,同时也是不需额外背光光源的自发光显示技术,在节省能量、缩小体积及厚度等特色上都有所帮助。
尽管属于自发光显示技术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可以省略背光模组的厚度,但是当此显示装置要结合例如是触控功能的输入技术时,则仍难免需要额外的触控模组附加。具有触控功能的高解析度轻薄平面显示器一直是现在的显示技术一直致力于发展的目标,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减少体积及厚度的显示装置仍是目前致力于发展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合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可以降低因触控功能所需的厚度以及电路复杂程度。
本发明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光源驱动叠层、至少一光源以及网印叠层,光源配置于光源驱动叠层上,而网印叠层再印刷于光源以及光源驱动叠层上。光源驱动叠层包括至少一光源开关、第一电源以及连接光源开关的栅极的数据线路。光源开关以及光源串联在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之间。网印叠层包括邻近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表面的延伸导电层,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位于触控表面以及光源驱动叠层之间。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或数据线路输出至少一触控信号来感测使用者接触触控表面的位置。
本发明驱动上述电容式触控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于一显示模式下,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提供电力驱动光源,数据线路输出信号控制光源开关;以及
于一触控模式下,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或数据线路输出触控信号来感测使用者接触触控表面的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对应至图1A的电路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信号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的信号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C1 电容
D1、D2 漏极
Data1~Data3 数据线路
DS 触控表面
G1、G2 栅极
Gate1~Gate3 栅极线路
S1、S2 源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显示屏盖板、显示组件及该显示组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