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2328.5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荣俊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平台 夹持机构 装配式建筑 减震底座 定位机构 减震机构 转杆 吊装 转动 滑动 上表面 掉落 底面 吊起 缓冲 夹紧 晃动 轴承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涉及吊装平台技术领域,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机构。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通过设置有第二轴承,能够使转杆转动更加平稳,避免转杆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能够使该装置在下落时进行缓冲,避免该装置产生振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吊装物品出现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定位机构,配合使用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使该装置能够左右夹紧和上下固定,能够有效避免该装置在吊起时物品出现滑动导致掉落的问题,能够有效保证了吊装物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装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吊装平台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运用越来越广泛,不管是建筑和土木工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吊装平台,吊装平台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也指在工厂和自动仓库等物流系统中进行垂直输送的设备,按移动的方法不同分:固定式升降平台、移动式升降平台、液压式升降平台、曲臂式升降平台和套缸式升降平台。
吊装平台在建筑施工的中作为必备的工具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了固定性能较差和减震性能较差的问题,使建筑用吊装平台在吊装过程中导致平台上物品发生晃动,吊装物品可能掉落有一定安全隐患,在吊装平台降落时导致其整体产生震动,容易损伤吊装平台内的物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它具有固定性能好和减震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固定性能较差和减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平台,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底板、定位柱、连接杆、第一空腔、第一减震弹簧、滑竿、第一凹槽、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二凹槽、第二减震弹簧、限位板、连接管和滑环。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空腔、第一正反转电机、第一轴承、正螺纹条路、滑动板、转杆、推拉杆、第一螺纹管、第三销轴、容置槽、第二轴承、挤压板、固定块、第四销轴、安装板和反螺纹条路。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螺纹杆、第三轴承、第二正反转电机、第二螺纹管、防滑垫、定位板、伸缩杆、挡板、第三空腔、吊装板、限位管、定位管、滑槽和竖杆。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底座的下方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空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管,且两个连接管分别与两个第一空腔相连通,每个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均放置有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连接管并延伸至底板的上方,且两个连接管分别与两个定位柱相套接,两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均与减震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且两个第二减震弹簧的底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环,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滑竿,且滑竿位于两个滑环之间,所述滑竿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滑环并延伸至两个滑环相互远离的一侧,且两个滑环均与滑竿相套接,两个所述滑环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且两个第一减震弹簧均与滑竿相套接,两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顶端的外表面分别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凹槽的内侧壁固定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底端的外表面分别通过第二销轴与两个滑环的外表面固定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荣俊,未经李荣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2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