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2900.8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8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严军;于善文;郑海峰;李哲;柳明亮;张雅娟;王娇娇;严泽宇;赵鹏;李凯;韩哲;张艳琳;郭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军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中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4 | 代理人: | 韩冰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物 地基 加固 纠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包括(1)测量放孔;(2)钻注浆孔至设计深度;(3)分层封孔;(4)地基下卧层至基础底板下1.5m范围内通过分层定向压力注浆法进行土体固结施工;(5)建筑物纠偏施工;(6)对基础底板下1.5m顶升层范围内通过分层定向压力注浆法进行土体固结施工;(7)地基加固。本发明公开的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根据需要将既有建筑物提升到原始标高;2、对地基土进行加固时,扰动小,施工简便、安全、易于修复;3、对于建筑物基础下土层表层为大范围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产生的压缩变形或湿陷变形,有标本兼治的作用;4、纠偏加固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属于工程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倾斜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基础变形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当建筑物的倾斜率超过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时,需要利用纠偏加固技术对上部结构进行纠偏,对地基进行加固,将倾斜的建筑物纠正到原始状态或者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以正常发挥结构的安全性及使用功能。
常用的既有建筑物纠偏方法有顶升法、迫降法、阻沉法、综合纠偏法等。顶升法包括顶升纠偏法、顶推纠偏法、张拉纠偏法、注浆抬升法。注浆顶升纠偏法是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大一侧的基础下按照设计要求,定量的向地基土内注入高压水泥浆或化学浆液,使其与地基土产生化学反应,固结土体,分层抬升,填充空隙,起到提高起到抬升基础的作用。类似于多台千斤顶,抬升一层,充填一层,该工艺属柔性顶升,对建筑基础筏板破坏性很小。
现有的顶升纠偏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现有工艺可补偿地基承载力,不能解决填土或湿陷性土层浸水后产生的压缩变形或湿陷变形,从而导致的负摩阻力,不能除根,容易产生再次沉降变形;②传统工艺施工复杂、需要在基础下挖土、堆土,对建筑物下卧层土扰动大;③传统工艺对建筑物基础损伤较大、不利于修复;④传统的顶升工艺需要挖导坑,易于出现突发事故,施工对安全要求高;⑤传统的顶升工艺在顶升后会灌注混凝土增加地基土附加压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本发明在进行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施工时,先对需要纠偏的既有建筑物首先通过分层定向压力注浆法进行固结施工,地基土固结至地基底板下1.5m范围内,并保持存在1.5m左右的未加固下卧层土;采用定向注浆可以控制建筑物的抬升量,可以使建筑物复位到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内或复位到原始标高(若业主要求的话),同时对于建筑物基础下土层表层为大范围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产生的压缩变形或湿陷变形,从而导致的负摩阻力,使原设计桩基承载力降低,该发明可以永久性的解决建筑物后期使用中浸水的问题,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优于传统桩式顶升仅能提高承载力,而解决不了负摩阻力的不治本的缺点。还有该发明较传统工艺施工简便、不挖土、不堆土、无导坑、施工安全、对建筑物基础损伤很小、易于修复、不产生传统工艺桩式顶升后期灌注混凝土增加地基土附加压力。因此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方案: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孔
沿既有建筑的横向轴线或竖向轴线布置2n+1排注浆孔,2n+1排注浆孔均匀布设于既有建筑的基础的两侧及中部,其中n为正整数;
每排注浆孔中相邻孔的孔距为2~4m,孔径为70~110mm;
相邻的两排注浆孔的间距为2~4m;
(2)根据步骤(1)的布置钻注浆孔至设计深度,注浆孔的设计深度是依据勘察资料提供的既有建筑物土层分布情况确定,选取卵石层、圆砾层、古土壤、砂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从而确定设计深度;
(3)封孔
将袖阀管埋设入至注浆孔底部,再用水泥砂浆或细砂或干燥粘土颗粒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军,未经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2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桩土模型试验的桩体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疏浚设备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