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3187.9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小春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E02F5/28;C02F11/1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182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河道 污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边框,两个边框之间一端设置为输入道,另外一端设置为输出道;输入道的一端用于连通河道,输出道的一端连通沉淀池并且通过管道输出到净化罐;上述的边框上且位于输入道与输出道之间依次设置若干排泥总成,其中排泥总成包括用于驱动污泥的污泥带、用于对污泥阻挡和导向的污泥杆、用于收集和处理污泥的污泥固化装置,其中每个污泥带污泥杆都是水平设置且水平面与输入道或输出道所在水平面相同,污泥带的一端位于边框上设置两个污泥固化装置,两个污泥固化装置的中间设置污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杆包括用于对污泥进行阻挡和导向的橡皮条还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自驱轮和联接自驱轮轮轴、橡皮条之间的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固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污泥带一侧用于收集污泥的临时收集槽,临时收集槽的收集口两侧设置槽活动板,临时收集槽内壁固定吸附泵,吸附泵通过管道连通固化模且固化模的出口设置固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带包括两条具有弹性的环形带固定条、两个用于驱动带固定条的驱动轮,两条带固定条之间设置带基面;驱动轮用于驱动带固定条和带基面的外周设置凸凹沟,相应地带基面与凸凹沟接触的一侧设置凹凸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边框的一侧与边框平行设置污泥回收带,污泥回收带的输出端连通污泥回收室,污泥回收带并列分成第一回收分带、第二回收分带、第三回收分带、第四回收分带,临时收集槽通过阶梯输送带连通并输出到污泥回收带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若干排泥总成按照距离输入道的远近分类成四种梯度,其中第一梯度的排泥总成的临时收集槽通过阶梯输送带连通并输出到第一回收分带上部,第二梯度的排泥总成的临时收集槽通过阶梯输送带连通并输出到第二回收分带上部,第三梯度的排泥总成的临时收集槽通过阶梯输送带连通并输出到第三回收分带上部,第四梯度的排泥总成的临时收集槽通过阶梯输送带连通并输出到第四回收分带上部;污泥回收室包括第一回收分室、第二回收分室、第三回收分室、第四回收分室四个区域,第一回收分带、第二回收分带、第三回收分带、第四回收分带分别连通第一回收分室、第二回收分室、第三回收分室、第四回收分室。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系统的智能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河道污水经过减速后由输入道分股排入,并且按照周期为t的时间顺序分股流经若干污泥带;步骤S2、河道污水从污泥带排出并排入到输出道;步骤S3、河道污水由输出道排入到沉淀池完成沉积;步骤S4、河道污水由沉淀池排入到净化罐进行净化过滤;步骤S5、驱动轮驱动带基面将污泥运输至外端并由自驱轮驱动的橡皮条将污泥推至污泥固化装置,完成固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橡皮条先将污泥推至临时收集槽,然后吸附泵吸附污泥并泵入到固化模完成固化后排出到固化板摆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橡皮条先将污泥推至临时收集槽,然后由若干阶梯输送带将污泥分别运输到第一回收分带、第二回收分带、第三回收分带和第四回收分带,第一回收分带、第二回收分带、第三回收分带和第四回收分带分别将污泥运输到第一回收分室、第二回收分室、第三回收分室和第四回收分室完成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小春,未经蔡小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1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