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体积比容量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4325.5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宏;白益露;吴世超;徐慧;张亚文;李婷;叶兰兰;陈睿;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H01G11/32;H01G11/26;H01G11/8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殷海霞;徐洋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壳 多孔碳材料 体积比容量 石墨烯 基类 制备 镍盐混合物 质量比 惰性气体氛围 类石墨烯 镍盐溶液 酸液浸泡 混合物 比电容 镍元素 活化 碱溶 镍盐 去除 水中 碳化 浸泡 清洗 | ||
1.高体积比容量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1)按照镍元素与稻壳的质量比为0.03~0.06:1的比例,将稻壳浸泡于镍盐溶液中,搅拌,干燥后得到稻壳-镍盐混合物;
(2)将稻壳-镍盐混合物于700℃下碳化,得到RHNi-700;接着使用酸液浸泡去除RHNi-700中的镍盐颗粒,清洗,干燥后,得到RHNi-700A;
(3)按照1:3~5的质量比将RHNi-700A与碱溶于水中,混合均匀后干燥;接着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干燥后的混合物升温活化,即得到所述稻壳基多孔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镍盐溶液为浓度为0.1~0.2mol/L硝酸镍溶液,所述浸泡的时间为8~12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碳化具体为:将稻壳-镍盐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以升温速率10℃/min升温至700℃,保温1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酸液为1~3mol/L的硝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碱为KOH,所述RHNi-700A与KOH的质量比为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活化温度为7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活化具体为:将干燥后的混合物放置在反应器中,再将反应器放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保温1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体积比容量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
9.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是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导电炭黑、聚四氟乙烯以及泡沫镍制备而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经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1)按8:1:1的质量比将稻壳基类石墨烯多孔碳材料、导电炭黑和聚四氟乙烯充分研磨混合于无水乙醇溶液中,直至呈粘稠状浆料状态;
(2)将得到的浆料涂敷在基底上,再将泡沫镍放置于涂敷好的浆料上,固定好后,施以2T的压力,并维持10s;
(3)将泡沫镍取出,于80℃条件下干燥12h,即得到所述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43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连续可控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