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5708.4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成;王超;王雷;刘统章;王文婷;王滨庆;孙丹;宋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16 | 分类号: | B63H21/16;B63H21/30;B63H21/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组 船用 低压汽轮机 高压汽轮机 模块化集成 蒸汽排放 减速器 通孔 汽轮机排汽 机架结构 集成机架 隔振器 集成化 加强筋 紧凑化 冷凝器 连接件 模块化 减振 支撑 | ||
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主机组集成机架,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船用主机组机架结构不能满足紧凑化、集成化、模块化和减振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它包括高压汽轮机机架、低压汽轮机机架和减速器机架,高压汽轮机机架与低压汽轮机机架进行连接,减速器机架分别与高压汽轮机机架和低压汽轮机机架连接,每个机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低压汽轮机机架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通孔上部与汽轮机排汽端连接,下部用于与冷凝器连接,每个机架包括上下两个面板,面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机架底部还设置有隔振器,本发明用于船用主机组支撑安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主机组机架,特别是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
背景技术
船用主机组包括低压汽轮机、高压汽轮机、减速器和冷凝器,是船舶的主要机械噪声源之一,同时,其相对较大的外形尺寸也为机舱各设备布置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受到固有结构的限制,传统的机组支撑形式在集成化方面已难以获得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船用主机组机架结构不能满足紧凑化、集成化、模块化和减振安装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集成机架包括高压汽轮机机架、低压汽轮机机架和减速器机架,高压汽轮机机架与低压汽轮机机架进行连接,减速器机架分别与高压汽轮机机架和低压汽轮机机架连接,每个机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低压汽轮机机架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通孔上部与汽轮机排汽端进行连接,下部用于与冷凝器连接,每个机架包括上下两个面板,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在机架底部还设置有隔振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中的各机架均可以单独生产,通过模块化生产后,再拼装在一起,将主机组集中安装在同一个拼装后的机架上,对机架初步结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将冷凝器与低压汽轮机机架中的通孔进行安装,通孔的设置,既满足汽轮机蒸汽排放的需要,同时满足机架紧凑化的要求,保证船用机组的高度集成,节省空间,在保证安装运输的要求下,满足主机组紧凑化、集成化和模块化的要求,同时又满足机组减振安装的要求的机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内部视图。(为了图示清楚,仅画出部分结构的内部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集成机架包括高压汽轮机机架1、低压汽轮机机架2和减速器机架3,高压汽轮机机架1与低压汽轮机机架2进行连接,减速器机架3分别与高压汽轮机机架1和低压汽轮机机架2连接,每个机架之间通过连接件4进行连接,低压汽轮机机架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通孔,通孔上部与汽轮机排汽端进行连接,下部用于与冷凝器连接,每个机架包括上下两个面板组,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在机架底部还设置有隔振器5。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低压汽轮机机架2的通孔的通汽侧设置有隔热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汽轮机排放的蒸汽对接口处造成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蒸汽排放功能的船用主机组模块化集成机架,每两个机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补板6。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增加两机架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5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推进器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域救生圈的防水无刷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