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7687.X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8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袁荣楠;陆守香;黎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贾玉忠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内 炉门关闭 实验装置 炉门 炉体 氧气含量检测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测试 保温性能 程序控制 垂直构件 实时检测 水平构件 温度线性 天花板 氧气 地板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炉体采用垂直和水平两用设计。当垂直方向炉门关闭时,打开水平方向炉门即可进行水平构件(如地板、天花板等)的测试;当水平方向炉门关闭时,打开垂直方向炉门即可进行垂直构件(如门、墙等)的测试。炉体提供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氧气含量检测的接口,可以实时检测炉内温度、压力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此外,炉内的保温性能优良,炉内温度可通过程序控制在5min内线性上升到1200℃,且保持此温度一段时间后,温度线性下降到室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实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用于结构耐火性能的测试。
背景技术
防火屏障类结构需要满足标准规定的耐火性能要求,传统的检测装置尺寸过大,不利于开展研究性质的实验,只用于标准测试。装置功能单一,只能单独做水平构件测试或者垂直构件测试,无法实现水平-垂直构件测试两用的功能。炉内的温度控制与保温性能不够,温升无法满足隧道温升曲线的要求,实验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实验装置综合各国标准的要求,在满足实验需求的条件下,改变炉体的原有设计,缩小炉体尺寸,使其既可以进行水平构件燃烧实验,也可进行垂直构件燃烧实验,测试结构的耐火性能,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此外,提高耐火测试的温升要求,短时间内达到1200℃,并保持该温度不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包括底座,观察孔,烧嘴安装口,外壳,氧气传感器接口,炉衬,风机安装口,第一压力传感器接口,第二压力传感器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炉门底座,炉门压紧装置,风道,吊装口,顶部炉门和侧面炉门,底座采用多层耐火砖、保温砖、隔热砖纵横排列,内层有莫来石耐火砖层铺120mm,中间层使用轻质隔热砖层铺130mm,外层采用轻质保温砖层铺130mm,砖与砖之间使用高温耐火胶泥;外壳用结构软钢型钢和板材构成,设计成一个牢固的不变形结构,高温接触部分采用防腐处理;底座、外壳、炉门底座相互连接,稳固炉体;在后侧炉壁设计有1个观察窗,用来观察实验时构件受火面和火焰的情况,由耐热玻璃、空气冷却、供应管和不锈钢隔热板构成,该观察口的替代物是摄像机光阑;为使炉内温度均匀,烧嘴安装口位于炉体三个固定侧面的中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第二压力传感器接口分别为位于炉体侧面,在炉体侧壁设计有一个风机安装口,连接到后面的风道,将炉膛内的烟气排除,控制压力;炉衬采用1400级绝缘砖,在某些区域应用了硅藻土隔热和超隔热低温物质,在危险区域和燃烧室底座所有适合水泥连接的区域尽可能使用了45%致密氧化铝耐火砖,内衬在6小时的高温试验期间将提供足够的保温效果。为提高炉内的保温性能,防止漏气,采用炉门压紧装置,保护内部环境。由于炉门较重,吊装口用于悬吊臂安装炉门之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本实验炉既可以实现水平构件测试也可以实现垂直构件测试,降低成本,增加便利性。此外,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条件下,缩小尺寸使得实验更加方便,样品制作更加简单,实验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加入隧道火灾RABT-ZTV温升曲线的要求,可以检测在更加危险的情况下,构件的耐火性能情况。炉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炉内压力变化情况,通过风道控制炉内压力。氧气传感器接口可以实时监测炉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控制炉内含氧量>6%。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的炉体(不加炉门)的结构图,1为底座,2为观察孔,3为烧嘴安装口,4为外壳,5为氧气传感器接口,6为炉衬,7为风机安装口,8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接口,10为第二压力传感器接口,9为温度传感器接口,11为炉门底座。
图2为一种结构耐火实验装置的炉体(加炉门)的结构图,12为炉门压紧装置,13为风道,14为吊装口,15为顶部炉门,16为侧面炉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7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刺绣抗起毛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吸附剂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