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频率导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8414.7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2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动能科技开发(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代理公司: | 11375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育辉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厦门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率产生器 经络 测量仪器 频率波 亚健康 磁场 器官 导入系统 电荷物质 放电功率 放电控制 金属线圈 经络部位 数据传输 测定点 健康 共振 蓝芽 量测 贴合 穿戴 饮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导入系统,主要包含一连接身体的经络测量仪器、一将测得的各经络数据传输至移动电话的蓝芽模块、一设定频率的控制单元、一频率产生器及一载体;其中,由经络测量仪器的穿戴件与身体测定点贴合量测,取得的数据由显示单元显示各经络部位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一控制单元为对应设定频率的控制单元,对亚健康或不健康对应的器官,设定放电功率、频率后与频率产生器连接;一频率产生器,系由金属线圈所组成,主要受控制单元放电控制并产生磁场、频率波;一载体,主要设置于频率产生器接触部上,使该载体接受磁场、频率波之共振,该载体可为水或其他带有电荷物质,经使用者饮用后对应相关器官经络频率,而达成保健养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入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频率导入系统,具体涉及针对不同经络部位导入不同频率者。
背景技术
对于人身体生病,除了可通过现代医学的科学仪器诊疗外;另外,对于人体器官初期气淤诊疗,则依《黄帝内经》运用经络來说明能量(气)循行人体的狀况;《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之一)》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之二)》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通,小络急引故痛。” 《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之三)》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上述这些论述,言简意赅地描述了邪气壅闭经络,气血凝涩不通而致痛的基本原理。
一九五〇年,日本中谷义雄(Yoshio Nakatani)利用电阻仪器发明良导络,验证了经络穴道具有低电阻及高导电度的特性。大约在同时期,俄国的科学家为解决航天员在无重力狀态下进行体能检测的问题,也发明了穴位反射诊断仪(ARDK),利用电极棒侦测十二经络原穴的能量,來评估航天员健康狀况。
一九五五年,德国傅尔医师发明傅尔电针,他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带电体,每一个细胞内外均带有电能,细胞受伤后也会产生损伤电流,细胞在发生病变之初,就并有能量的改变;又于,一九八○年,日裔美籍医师大村惠昭利用共振场发展出O环测试,來检测不同物质的能量。
又,在古印度传统医学经典《吠陀经》中亦有记载七轮即是七轮脉,指全身气场的能量汇集点,七脉轮产生阻塞、不足或过剩等状况,压力、忧郁、悲伤及愤怒等负面情绪都会促成脉轮闸口关闭,长期累积将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及精神失调。
经络系统是一套包含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及生物情绪的信息系统,共振现象是经络传导,而传统的印度療法系以特定频率的色光或玉石刺激脉輪以恢復健康,中医则藉由针灸刺激穴道治病。
然而,不论透过现代科学仪器诊疗,或者依据十二经络诊疗人体器官健康情形,乃至依印度七轮理论,皆可发现对应之人体器官气血阻塞,然而,以现代医学对此动则施以药物治疗,中医则以针灸方式治疗,惟,上述方式皆属医疗行为,须透过医疗院所方可进行,对于平常仅须保养清淤者,利用交流电正负电每秒交换速度(即频率)的导入,即可于日常生活达到养生保健之效果,实无至医疗院所进行医疗行为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如何透过频率的导入,进而诱导身体免疫系统达到器官的自愈,是为本发明的目的所在。
又,如何完成一种不涉及医疗行为,方便一般民众于日常生活即可进行的养生保健方法,是为本发明的困难所在。
本发明为一种频率导入系统;主要包含一连接身体的经络测量仪器、一将测得的各经络数据传输至移动电话的蓝芽模块、一设定频率的控制单元、一频率产生器及一载体;
其中,由所述经络测量仪器的穿戴件与身体测定点贴合量测,取得的数据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各经络部位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所述控制单元为对应设定频率的控制单元,对亚健康或不健康对应的器官,设定放电功率、频率后与所述频率产生器连接;所述频率产生器,包括金属线圈,主要受所述控制单元放电控制并产生磁场、频率波;所述载体与所述频率产生器连接以使所述载体受到所述频率产生器产生的磁场或频率波的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动能科技开发(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波动能科技开发(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8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