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已知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8436.3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吕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洪芳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已知 古墓 保护性 发掘 技术 方法 | ||
已知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在古墓道、墓室门已经探明清楚地前提下,对现代考古发掘技术、建筑技术、监测监控技术、气体抽采分析技术、制氮制氧技术、光电转换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组合创新,从而提供了一整套对已知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实施之初,使古墓道、墓室门的保护性开启成为可能;该技术方法在长时期实施的过程中,使古墓对科研工作者和旅游参观人员开放成为了可能。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已知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
(二)背景技术
我国是历史文明大国,在数千年攸远的发展历程中遗存下了许多古墓,古墓中埋藏着许多具有极高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瑰宝。由多种原因所致,有些古墓已经被发掘出来,斑斓缤纷的稀世瑰宝呈现于世人面前;但是至今还有大量的古墓未被发现。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有些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如秦始皇陵、乾陵等知名古墓虽然其墓道门都已经被发现探测清楚,但考虑到墓室内气候和外界自然环境差距大,墓室内存有有毒有害气体等因素而不敢进行考古发掘。对已知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的考古发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发明人认为组合应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开采技术、抢险救灾技术、传感器技术、气体抽采分析配置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科学技术,完全能够提供一套对已知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在保护中考古发掘,在考古发掘中保护墓中文物,直至发展到在对古墓中文物保护完善的前提下供游人参观。
(三)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对已知古墓、尤其是知名古墓的保护性发掘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在对于古墓墓道、墓室门探明清楚地前提下,也即在打开墓道封闭物或者打开墓室门就可进入古墓内部的条件成立时,必须做好几项先期准备工作方可准许正式开启古墓墓道封闭物或者古墓墓室门。
第一项必须要做的先期准备工作,就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3间坚固结实、紧密相连的房间。这三个房间应该建造的豪华大气、富有现代气息,就像透明的钢化玻璃大厅那样。所说的三个房间的第一个房间,称之为准备间,准备间的大门通向外界,供考古发掘人员进出,考古发掘人员上班后进入该房间做些准备工作,佩戴好氧气呼吸器具,携带好考古发掘工器具,准备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人员一个工班结束之后,又在该房间里放置好前述工器具下班回家。该房间通向外界的大门为密闭门更好,为普通门也可。所说3个紧密相连的房间的第二个房间,称之为过渡间,过渡间里平常是充满了氮气,做好准备工作的考古发掘人员集体进入该房间后立即把该房间和准备间相连通的大门紧密关闭,该大门紧密关闭后过渡间里不允许有空气流通或者泄露,所以这个大门应该是一个密闭门,人员通行的时候它能够打开,人员通过的时候它必须立即关闭。所说三个紧密相连的房间的第3间,称之为“连通间”。联通间的一端与过渡间紧密相连,连通间的另一端是与待发掘的墓道门、墓室门紧密相连,而且其断面积必须远大于墓道门、墓室门的断面积,以不损坏墓道、墓道门、墓室门为前提,较深地埋设结构于墓道门、墓室门周边的山体里。连通间与墓道门、墓室门相连的这一段也设置有密闭门。这道密闭门的作用就是为以后取代原有墓道门、墓室门而设立,一旦当墓道门,墓室门被发掘开启后,该密闭门就担当发挥起了新墓门的作用,从而确保古墓永远处于良好的物理气候状况之下。连通间也不允许有些微的空气流通或者泄露,因为连通间里也一直充满着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洪芳,未经吕洪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8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