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弹簧结构避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9047.2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罗二舟;陈玉春;周双喜;揭保如;陶武金;何鑫;占罗龙;刘文;徐江;钟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F16F7/09;F16F7/10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宋会英 |
地址: |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桶 弹簧 避震器 弹性装置 新型弹簧 桶壁 建筑物 螺栓预留孔 弹簧固定 弹簧结构 弹性结构 横向位移 环形橡胶 连接固定 摩擦材料 受力能力 制作工艺 轴心重合 连接点 自由端 避震 弹片 取材 地震 消耗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结构避震器,属于建筑物避震领域。一种新型弹簧结构避震器,包括弹簧,还包括上防护桶、下防护桶、弹性装置;上防护桶扣在下防护桶上,并将弹簧、弹性装置限制在下防护桶内;弹簧固定于下防护桶内,其轴心与下防护桶的轴心重合;弹性装置设置于弹簧与下防护桶桶壁之间,用于限制弹簧的横向位移;在上防护桶、下防护桶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螺栓预留孔,用于实现与建筑物的连接固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A形弹性结构和S形弹片相结合的方式承受来自横向的应力,提高了横向的受力能力。2、在A形弹片两自由端与环形橡胶和下防护桶桶壁接触的连接点之间设置一层摩擦材料,可进一步消耗地震中的能量。3、弹簧取材方便,环保无污染。4、避震器制作工艺简单,安装简便,造价实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结构避震器,属于建筑物避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建筑物避震器多采用橡胶支座,液压阻尼,高强度支杆等做成。上述技术涉及提炼技术复杂,老化,工艺复杂,造价昂贵,漏油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制作工艺简单有效,安装简便,经济实惠的避震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弹簧是一种具有取材方便,造价实惠,无污染的弹性结构,但其存在横向受力不足的缺陷,且横向发生很大剪切变形时会直接导致竖向受力能力大大减小,要以弹簧为基础制造建筑物避震器就需解决弹簧横向受力不足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功耗、低成本的新型弹簧结构避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弹簧结构避震器,包括弹簧,还包括上防护桶、下防护桶、弹性装置;上防护桶扣在下防护桶上,并将弹簧、弹性装置限制在下防护桶内;弹簧固定于下防护桶内,其轴心与下防护桶的轴心重合;弹性装置设置于弹簧与下防护桶桶壁之间,用于限制弹簧的横向位移;在上防护桶、下防护桶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螺栓预留孔,用于实现与建筑物的连接固定。
优选的,上防护桶的桶壁向下延伸至下防护桶的底部,下防护桶的桶壁向上延伸至上防护桶的顶部。
优选的,在下防护桶的底部设置有安全槽,安全槽的轴心与下防护桶的轴心重合,弹簧的一端与安全槽固定。
优选的,弹簧的外部直径等于安全槽的外部直径。
优选的,在上防护桶的轴心上设置有防脱离柱,防脱离柱沿上防护桶的轴心向下延伸至安全槽内,其直径小于或等于弹簧的内径;弹簧套接于防脱离柱的外部。
优选的,弹性装置包括环形橡胶、A形弹性结构,环形橡胶套接于弹簧、安全槽的外部,A形弹性结构设置于环形橡胶与下防护桶桶壁之间。
进一步的,弹性装置还包括S形弹片,S形弹片与A形弹性结构叠加设置,A形弹性结构的顶部与S形弹片的凹槽部位叠加。
优选的,A形弹性结构的自由端与环形橡胶、下防护桶桶壁的连接点之间均设置有摩擦材料。
优选的,摩擦材料由橡胶颗粒、铝颗粒以及低碳钢颗粒组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衬板和基础预埋件,顶部衬板通过螺栓预留孔与上防护桶的顶端连接固定;基础预埋件通过螺栓预留孔与下防护桶的底端连接固定。
工作原理:防脱离柱和下防护桶上的安全槽可以防止发生地震时避震器上下两部分发生过大的横向位移而相互脱离;环形橡胶在竖向能承受一部分荷载,在横向上进一步约束弹簧,防止弹簧横向发生较大位移后导致竖向的承载力不足;由记忆合金制成的A形弹性结构和S形弹片在横向能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而设置的摩擦材料能进一步与A形弹性结构摩擦起到消耗能量进一步缓冲的作用;防护桶能防止常年累月下外界风沙、雨水等环境因素对避震器内部构件的侵蚀。通过调整A形弹性结构的尺寸和数量即可调整中间弹簧横向所受的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9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永磁式双稳态隔振器
- 下一篇: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