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9459.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7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邱一卉;杨中樑;李杰;陈吉鹏;冯昌盛;王翌旭;吴艺龙;胡奕楠;洪羡金;黄雪玲;樊一红;戴娇敏;蔡恒源;郑文艳;邱极敏;陈兴琪;陈晓涛;陈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19/02 | 分类号: | F25B19/02;F25B41/06;F28D21/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玉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通道 节流通道 填充 进液管道 喷射口 干冰 连通 换热器 填充器 液态二氧化碳 手柄 冷媒填充 首尾相连 节流器 喷出 轴向 节约 转化 出口 | ||
1.一种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包括:填充桶(1)、设置于所述填充桶(1)内的换热器(2)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填充桶(1)的手柄(3),所述填充桶(1)开设有进液管道(11)和喷射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内沿轴向设有节流通道(21)和降温换热通道(22),多个所述降温换热通道(22)依次首尾相连,且首端的降温换热通道(22)与所述进液管道(11)连通,末端的降温换热通道(22)与所述节流通道(21)连通,所述节流通道(21)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喷射口(12),所述节流通道(21)内设有节流器,液态二氧化碳经所述进液管道(11)流入所述降温换热通道(22),再流经所述节流通道(21)转化为干冰后从所述喷射口(12)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所述节流通道(21)内设置有第一节流器(211)和第二节流器(212),所述第一节流器(211)安装在所述节流通道(21)靠近入口处,所述第二节流器(212)安装在所述节流通道(21)靠近出口处,所述第一节流器(211)和所述第二节流器(212)均开设有节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桶(1)内壁和所述换热器(2)外壁之间形成降温换热腔(4),所述节流通道(21)的出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器(2)顶部,所述换热器(2)顶部盖设有反冲层(5),用于将所述干冰反冲至所述降温换热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层(5)材质为超高分子聚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器(211)为渐缩内六角节流器,所述第二节流器(212)为圆形键节流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器(211)内设第一节流口(211A),所述第一节流口(211A)的出口设置为内六角形,沿所述液态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节流口(211A)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一节流器(211)入口的外壁周设有第一凹槽(211B),所述节流通道(21)入口内壁周设有第一凸沿(211C),所述第一凹槽(211B)卡合于所述第一凸沿(211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器(212)内设第二节流口(212A),沿所述液态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节流口(212A)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节流口(212A)的出口设置为一段轴向缝隙,沿所述第二节流器(212)出口的外壁周设有第二凹槽(212B),所述节流通道(21)出口内壁周设有第二凸沿(212C),所述第二凹槽(212B)卡合与所述第二凸沿(212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材质为紫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干冰填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口(12)设置为渐扩口,用于降低所述干冰的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94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均匀喷雾式冷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