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终端状态智能改变的切换时延降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9754.1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8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荣;徐秋;任伟;赵夙;施渊籍;季雪辰;焦春;李伟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基站 切换时延 终端 连接状态 终端状态 重选 鉴权过程 控制移动 移动终端 应用程序 用户服务 智能判断 终端业务 自动感知 自动监测 智能 时延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终端状态智能改变的切换时延降低方法,通过在移动终端添加具有自动监测周围环境与改变终端业务状态能力的应用程序,能够智能判断并改变终端在切换服务基站时的连接状态,从而避免终端在服务基站切换时处于重选状态,以达到避免鉴权过程,缩短整个时延,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目的。本发明在终端具有自动感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在服务基站切换时的连接状态,即业务的有无来避免重选过程。在当前架构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切换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具有自动感知能力的智能终端,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智能终端获取周围环境与自身的业务状态,综合分析后,判断是否要发送业务改变当前终端的连接状态,从而达到缩短时延的目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移动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的流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而移动运营商通过不断地增加网络的容量,使得我们的智能终端和应用对速率的要求基本可以被满足。但在速率被满足的同时,仍然面临着通信时延的问题。
随着车联网和VR等新兴应用的出现,时延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这些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时延过大会导致VR画面不同步,掉帧,影响用户体验,而对于车联网来说更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在未来的5G超密集组网的情况下,由于基站变多,终端的切换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切换时延很有可能成为性能的限制参数,甚至可以抵消网络致密化所提供的增益。因此,我们必须降低切换时延来优化整个系统。
现有的大部分降低切换时延的方法是从整个系统架构出发,例如新型的SDN架构,或者是提出算法来降低频繁的切换与切换失败率。这些方法大多要改变系统架构或者在基站及上侧添加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终端状态智能改变的切换时延降低方法,从终端的切换流程考虑,将重选过程替换为切换过程,避免终端从当前服务基站到目标基站的鉴权过程,无需改变整个系统结构,即可达到降低切换时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终端状态智能改变的切换时延降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移动终端安装具有自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功能的应用程序,并打开;
步骤B,应用程序运行后,判断移动终端的服务基站是否即将发生变化;
步骤C,如果服务基站将发生变化,则判断移动终端与当前服务基站之间是否有业务传输,若有则不做操作转到步骤E,否则转到步骤D;
步骤D,如果移动终端与当前服务基站之间是没有业务传输,则通过应用程序向当前服务基站或某个服务器发送短包数据业务,改变当前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从空闲状态变成业务状态;
步骤E,移动终端切换到新的服务基站之后,对于步骤C的移动终端不做操作并转到步骤B;对于步骤D的终端,应用程序断开之前发送的短包数据业务传输,将连接状态变为空闲状态,然后再转到步骤B。
所述步骤A中,首先在移动终端安装应用程序,打开应用程序后,它会自动在终端后台运行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包括当前服务基站与周围基站的名称、信号强度。
所述步骤B中,应用程序运行后,能够检测出当前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即与基站之间是否有数据的传输,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分析出终端是否将切换服务基站。
所述步骤C中,当服务基站将发生变化时,判断移动终端与当前的服务基站之间是否有业务的传输,如果存在业务的传输,则说明服务基站的变化所触发的是切换过程,无需鉴权,应用程序不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熊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9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