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的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0653.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0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鸣芳;王宁;郭霞文;潘敏;安栋;蒋鸣;戴挺;布鲁斯·克拉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dsit 轧制 工艺 进行 优化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的实验方法,其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来模拟热轧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热压缩温度和进行热压缩实验;本发明能够更好的确定可能产生DSIT过程的轧制温度,为轧制工艺的制定提供了较为直观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的实验方法,属于轧钢工程设计与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形变诱导相变现象(DSIT)成为了提高传统材料性能的研究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它的出现为大幅提升传统金属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手段。与传统轧制工艺相比,DSI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将低碳钢加热到Ac3(非平衡态升温过程中铁素体-奥氏体转变结束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将变形温度控制在Ar3至Ae3之间,其中Ae3表示平衡态奥氏体-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然后通过大压下量变形产生大量细小的铁素体晶粒。
实际轧制过程中共分六个道次,其中要求轧制过程的第一、二、三道次开轧温度控制在Ac3以上,第四、五、六道次开轧温度在Ar3附近。研究表明,热轧过程中后三道次的温度对钢板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准确测量Ar3和Ae3温度,能够对DSIT轧制工艺的改进提供重要帮助。与此同时,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不同热压缩温度下钢板的热轧过程进行模拟,以获得最佳的后三道次轧制温度,可进一步改进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的实验方法,能够更好的确定可能产生DSIT过程的轧制温度,为轧制工艺的制定提供了较为直观的依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低碳钢DSIT轧制工艺进行优化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热压缩温度;
A,制备试样:选取实验需用的铸态钢锭,经过锻打,按照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的技术规格,将锻打后的铸态钢锭截取尺寸为直径为10mm±5mm、长度为80mm±5mm的试样,同时将试样表面打磨光洁和平整;
B,测试试样无形变时的相变温度:将试样放入加热炉内,以6-8℃/s的速率升温至1150±50℃,保温5-10min后,再以2-3℃/s的速率降至室温。
C,确定热压缩温度:经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的实验,得到试样直径随温度变化的热膨胀曲线,采用顶点法和切线法在热膨胀曲线上得到降温过程中试样的奥氏体-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和升温过程中铁素体-奥氏体结束转变温度,此转变温度为非平衡态时的转变温度;再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成分输入至Pandat热力学软件中,计算得到相变温度数值,此相变温度数值为平衡态时的转变温度,将Gleeble热压缩实验测得的数据与Pandat热力学计算到的数据进行结合,获取轧制工艺中的热压缩温度范围,即为Gleeble热压缩实验中得到的非平衡态时的转变温度与Pandat热力学计算中得到的平衡态时的转变温度之间;
第二步,进行热压缩实验;
A,制备试样:选取与确定热压缩温度时成分相同的铸态钢锭经过第一道次预轧后,截取两块直径为8mm±5mm,长度为12mm±5mm的试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0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