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变刚度驱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1659.5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9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根良;王皓;杜聪聪;王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2 | 分类号: | B25J9/12;B25J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刚度 驱动 单元 | ||
一种灵活调整伸长的大跨度变刚度驱动单元,包括:卷绕机构和与之相连的气动外翻机构,卷绕机构通过固定底板设置于安装平台上;卷绕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框架、卷绕轴和压辊轴,其中:电机位于固定框架的外侧,卷绕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卷绕轴通过轴承设置于固定框架中,压辊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固定框架的上侧。本发明通过充气的方式将原本折叠的末端执行器打开,完成工作任务后,将执行器的腔体折叠收回,精简了驱动单元的体积,并保证了大跨度的距离输出,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反馈,实现输出距离可控,减少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能够灵活调整伸长且跨度达到1m以上的变刚度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驱动单元实现力输出,需要配置合适功率的电机和丝杆,还需要预先铺设好相应的运动轨道,这无疑增加了驱动单元的重量和惯量,不利于提高机械系统的灵活性和轻便性;以液压或气压方式的缸体,其输出的有效行程一般小于或等于其气缸顶杆的长度,如此,要实现大行程的距离输出,需要安装较大的机械本体;直线驱动机构一般无法控制末端输出力的大小,要实现刚度调节,需要在末端执行器上安装相应的力传感器以监测作用力的大小,通过调节相对距离来改变施加力的大小,额外增加的传感器占用工作空间的同时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大跨度变刚度驱动单元,能够实现大行程的距离输出并通过传感器反馈控制伸长的距离,再通过控制密闭腔体的内部压力,实现单元末端的输出刚度可调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卷绕机构和与之相连的气动外翻机构,其中:卷绕机构通过固定底板设置于安装平台上,气动外翻机构将预先折叠的末端执行器打开并控制气压以调节整体刚度,当完成工作任务后通过放气实现折叠回收。
所述的卷绕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框架、卷绕轴和压辊轴,其中:电机位于固定框架的外侧,卷绕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卷绕轴通过轴承设置于固定框架中,压辊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固定框架的上侧。
所述的气动外翻机构包括:气柱、反卷外套和反卷内套,其中:气柱的末端缠绕于卷绕轴上,反卷内套设置于气柱的顶端并由气柱由内而外包裹,反卷外套卡箍于被气柱包裹的反卷内套的外壁上以实现对气柱的密封。
所述的反卷外套的顶端设有运动副用以连接动平台,该动平台结构可由实际的工作任务确定。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充气的方式将原本折叠的末端执行器打开,完成工作任务后,将执行器的腔体折叠收回,精简了驱动单元的体积,并保证了大跨度的距离输出,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反馈,实现输出距离可控,减少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卷绕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卷绕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气动外翻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气动外翻机构的正视图;
图中:固定底板1、卷绕机构2、气动外翻机构3、动平台4、安装平台5、电机6、固定框架7、带边轴承8、压辊轴9、卷绕轴10、限制顶盖11、气柱12、反卷外套13、反卷内套14、运动副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卷绕机构2和与之相连的气动外翻机构3,其中:卷绕机构2通过固定底板1设置于安装平台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1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轴类零件加工用具有自锁防脱落功能的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