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1740.3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原孝菊;王一帆;杨光;司金龙;方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29/04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洁;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声套 前围 弱点分析 噪声数据 采集 功率放大器 多组数据 隔声性能 固定挡位 实际车速 输出噪声 大系统 贡献量 噪声源 试验 测点 混响 声强 声压 噪声 放大 扫描 验证 测试 播放 输出 传递 记录 改进 | ||
一种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方法,包括在固定挡位下,记录实际车速并测试多组数据,不同转速下各测点的噪声数据,通过功率放大器将采集的噪声数据放大并在混响试验室播放,并对输出的噪声进行扫描采集并处理;利用声压声强法,计算出传递损失,其采集对前围隔声套组贡献较大系统的噪声源特性,通过计算方法可获取更为准确的输出噪声的贡献量,从而验证该隔声套组的隔声性能并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汽车领域中的一种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噪声是汽车NVH的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其对车内噪声、舒适性和语言交流清晰度的影响极大;长时间的噪声、细小琐碎的高频噪声都会使司机情绪变得急躁,乘客容易感到疲劳。司机长时间驾驶车内噪声和振动较大的车辆会造成司机对各种信号识别能力的变低甚者导致车祸。因此与汽车发动机噪声紧密相关的前围吸隔声性能及过孔密封性能的研究越来越被汽车NVH领域所重视。
汽车前围隔声套组主要是指包括发动机舱前围钣金、前围吸隔音垫及与其搭接的前围过孔(如转向过孔、线束过孔、离合器拉锁过孔、制动过孔、空调过孔等)的密封件组合安装后的部件的总称。进行汽车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可以找到发动机噪声在传递路径上吸隔音性能的弱点,并在前围隔声套组专用工装上有针对性的反复开展前围隔声套组弱点的整改提升验证,以不断优化驾驶员及乘客使用车辆时在噪声方面的舒适性能。
现有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方法,技术方案主要如下:
(1)在混响室环境布置中高频体积声源,通过功率放大器将中高频体积声源发出的噪声在混响室内进行噪声的混响后输入;
(2)一部分噪声经过前围隔声套组的隔音材料被阻隔反射,一部分噪声经由前围隔声套组的吸声材料吸收,剩余噪声经由前围隔声套组透射输出到全消声试验室;
(3)由全消声试验室内的试验人员手持PU探头对输出的噪声进行扫描,PU探头扫描的数据由试验室外数据人员采集并处理;
(4)对采集的白噪声进行1/3倍频程分析,得出基于中高频体积声源白噪声的前围隔声套组弱点;
(5)针对分析的结果优化前围隔声套组具体材料性能的不足、过孔位置泄漏的不足,完成前围隔声套组的弱点提升。
但现有技术的技术缺点
(1)无法精准匹配与该车型隔声套组匹配的发动机噪声的频率特性: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改进措施,是基于白噪声的频率特性开展的,而不是发动机噪声源的频率特性(例:混响后的白噪声均匀稳定的输入到前围隔声套组中,经前围隔声套组的吸隔声材料、过孔阻隔后,试验结果可显示前围隔声套组性能良好,而与该前围隔声套组应用匹配的发动机,存在某500-600Hz左右无法消除的频率带噪声,那么原基于白噪声的前围隔声套组弱点试验方法,就无法对应此频带的问题进行前围吸隔声材料性能的有效改进;或者该发动机2000Hz以后高频噪声偏低,那么前围隔声套组在2000Hz以后的材料性能可相应弱化,以节省材料成本);
(2)无法通过测试找到与人体听阈感受相同的噪声源问题:人的听觉系统的灵敏度会随着频率的不同发生变化,而白噪声的所有频率具有相同的能量密度,发动机噪声是工作时各系统的工作的噪声,这就意味着人对白噪声的感受并不能完全反应人对发动机噪声源的感受,因此,通过播放白噪声采集的隔声套组信号,与人在实际乘坐车辆时对发动机的听阈感受问题不尽相同,并不能反映人体感受的噪声源峰值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方案,提供一种前围隔声套组弱点分析的试验方法,以获得更加精确、真实和符合人体感受的噪声源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1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防护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怠速工况间歇抖振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