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广播系统的传输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2682.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9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异凌;张文军;张渴;柳宁;管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21/643 | 分类号: | H04N21/643;H04N21/2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广播 系统 传输 协议 转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广播系统的传输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媒体资源根据第一协议封装成第一协议包;将所述第一协议包进行包转换,得到TS包用于网络传输。本发明使得MMT等新的网络协议在广播网上实现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媒体服务。
本申请以申请日为2018年07月11日,申请号为CN 201810758261.8的中国发明专利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传输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广播系统的传输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从模拟电视时代到数字电视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画面高清晰度以及呈现高流畅度赢得了大众用户的喜爱,从而拥有了巨大的媒体市场。相比之下,如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业务凭借其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普及。近年来,数字媒体特别是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业务正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今的广播行业更加开放,娱乐资源更加丰富,如何使共享信息与个性内容有机整合并呈现,已经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随着家庭数字媒体系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如电视机、电脑等单设备、单内容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家庭娱乐消费需求。具体说来在媒体消费层面,当前海量媒体内容给用户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但由于内容间松散的关联及组织关系,用户消费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鸿沟。对于视频媒体内容来说,由于视频内容的动态时变性而缺乏有效的内容描述机制,使得这一问题显得尤为严重;在内容的传送技术方面,如何与广播内容结合,拉动多元内容的消费,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社交化的消费体验是广播适应未来媒体应用的又一具有挑战性问题;在内容的终端应用方面,网络条件下的社交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但终端的功能与局限性矛盾突出,用户迫切需要多终端媒体内容的同步耦合技术,以达到更完善的消费体验。
以媒体内容智能处理、媒体网络智能分发、终端耦合与共振消费等为特征的新型的媒体传输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标准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国际上,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标准组织制定了MMT(MPEG Media Transport)协议。在国内,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也已制定的相应的标准,即智能媒体传输(SmartMedia Transport,SMT)协议。第一协议和SMT协议均为面向包交换的应用层传输协议,都支持多网融合、多屏互动等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拓展了传统电视的服务领域。这些协议可以提供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媒体服务,从而形成新一代媒体内容服务新体制。
在媒体内容分发层面,广播仍是一种重要的内容传送方式。MPEG-2中的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为多路复用技术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而且TS流采用固定长度的包结构,当传输误码破坏了某个包的同步信息时,接收机可以在固定位置检测后续包的同步信息,从而恢复同步。MPEG-2TS以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信道环境适应性以及低廉的接收机成本,在广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大量现有基础设施都是基于TS流的。如上所述,单纯的基于TS流的广播服务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现阶段在实现以第一协议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传输技术时,如何利用现有的广播设备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广播系统的传输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广播系统的传输协议转换方法,包括:
初步封装步骤:将媒体资源根据第一协议封装成第一协议包;
包转换步骤:将所述第一协议包进行包转换,得到TS包用于网络传输。
较佳的,所述包转换步骤包括:
ULE封装子步骤:将所述第一协议包进行ULE封装,得到ULE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2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