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侧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3344.4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沟畠仁;山田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构造 | ||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能够在提高车身的外观设计性的同时抑制一体地接合的中柱的接缝部分的偏差。其包括上边梁外部件(22)和设置在中柱(16)外侧的中柱外部件(32),上边梁外部件(22)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长部(70),下方延长部(70)包括:一对凸缘部(72a、72b),其分别位于车辆前方侧及车辆后方侧;一对侧壁部(74a、74b),其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以及延长壁部(76),其连接一对侧壁部(74a、74b),一对侧壁部(74a、74b)的下端部及延长壁部(76)的下端部与各凸缘部(72a、72b)的下端部相比,分别延伸至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等车辆的车身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外侧板的中柱上下分体为两部分,利用光固化树脂包覆其接缝部分的车身侧部构造。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侧部构造中,以五个面对上边梁外部件与中柱外部件的接缝进行点焊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利用光固化树脂包覆中柱的接缝部分的情况下,在使车门关闭时,包覆部分被车门遮挡,而在将车门打开时,由光固化树脂包覆的部分成为视觉可见的状态。因此,希望在将车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接缝部分的美观性。
因此,与利用光固化树脂包覆的情况比较,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接缝部分的外观设计性,例如考虑对该接缝部分进行钎焊。但是,在将上边梁外部件和中柱外部件利用例如五个面等大量约束面进行钎焊的情况下,钎焊的接合面可能会错位,会在各接合面间产生偏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车身的外观设计性同时抑制一体地接合的中柱的接缝部分的偏差的车身侧部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具有设置在车身外侧的侧外板的车身侧部构造,所述侧外板包括设置在车顶外侧的上边梁外部件和设置在中柱外侧的中柱外部件,所述上边梁外部件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长部,所述下方延长部包括:一对凸缘部,其位于该下方延长部的车辆前方及车辆后方;一对侧壁部,其分别从所述一对凸缘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以及延长壁部,其位于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使所述一对侧壁部相连,所述一对侧壁部的下端部及所述延长壁部的下端部与各所述凸缘部的下端部相比分别延伸至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能够在提高车身的外观设计性的同时抑制一体地接合的中柱的接缝部分的偏差的车身侧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身侧部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车身侧部分解为侧围内板和侧外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A部的局部剖切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上边梁外部件与上边梁加强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横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加强筋的变形例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侧部
16 中柱
22 上边梁外部件
26 上边梁加强件
30 侧外板
32 中柱外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3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上车身稳定结构
- 下一篇:车辆前部构造及车辆用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