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4637.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4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志;赵小军;孙玉林;任同群;梁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H01B13/00 |
代理公司: | 21200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金属极板 液体电极 打印 储液腔 溶剂 同轴 打印过程 电喷射 射流 先进制造技术 结构一致性 材料积累 残余电荷 底部加热 同轴喷头 同轴射流 悬臂托架 电场 薄电极 电极液 加热片 膜接触 排斥力 上表面 位移台 鞭动 喷针 液膜 加热 溶解 扩散 | ||
本发明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液体电极装置置于同轴喷头正下方,主要包括位移台、悬臂托架、电极储液腔、金属极板、加热片、导线和电极溶剂。打印前,电极储液腔中加入适量电极溶剂,在金属极板上表面形成薄电极液膜,电极储液腔底部加热片将电极溶剂加热到一定温度。打印过程中,同轴喷针与金属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同轴射流在到达金属极板之前会首先与电极液膜接触,射流材料迅速溶解扩散,避免了因材料积累造成的残余电荷的问题,消除了因库仑排斥力造成的射流鞭动,提高了打印过程稳定性和打印结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同轴电喷射打印集成平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电流体动力效应的电喷射打印技术是利用局部能场作用,在衬底上直接实现微纳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复杂微纳结构、高深宽比微纳结构、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方面具有突出潜能和优势,成为近几年来高分辨率结构制造的研究热点。电喷射打印具有单锥-射流和同轴锥-射流两种模式。同轴电射流打印模式中,两种互不相容的材料在电场力、机械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内压力等共同作用下,在同轴喷头出口处形成稳定同轴锥-射流。此模式下,电场力同时作用于互不相溶的内层材料和外层高粘度包裹材料,驱动两种材料向衬底运动。同时,外层高粘度包裹材料的流动产生的粘滞切向力会与内层功能材料所受的电场切向力叠加,复合约束作用于内层材料,聚焦内射流直径达到纳米级,实现纳米分辨率结构制造。
打印过程中,打印到金属负极板上的材料携带残余电荷,随着材料在金属负极板上的积累,残余电荷的密度随之增大,残余电荷极性与同轴射流两相界面上电荷极性相同,同极性电荷之间产生库伦排斥力,此库仑排斥力会造成同轴射流鞭动,随着残余电荷密度的增大,鞭动现象越发严重,导致打印过程稳定性和打印结构一致性降低,而且,在纳米尺度结构打印时,此现象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同轴电喷射打印的射流稳定性差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液体电极装置置于同轴喷头正下方,主要包括位移台、悬臂托架、电极储液腔、金属极板、加热片、导线和电极溶剂。
打印前,电极储液腔中加入适量电极溶剂,在金属极板上表面形成薄电极液膜,电极储液腔底部加热片将电极溶剂加热到一定温度。打印过程中,同轴喷针与金属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同轴射流在到达金属极板之前会首先与电极液膜接触,射流材料迅速溶解扩散,避免了因材料积累造成的残余电荷的问题,消除了因库仑排斥力造成的射流鞭动,提高了打印过程稳定性和打印结构一致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包括位移台1、悬臂托架2、电极储液腔4、金属极板3、加热片5、导线6和电极溶剂7;
金属极板3通过防水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内部底部,与高压电源接地端相连;加热片5通过导热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外部底部,与高精度温度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电极溶剂7的温度;电极储液腔4置于悬臂托架2端部的环状结构中,通过电极储液腔4上边缘的凸台固定在悬臂托架2上,此固定方式便于打印完成后取出电极储液腔4清理内部残留物;悬臂托架2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位移台1上,同时保证悬臂托架2另一端电极储液腔4的中心处于同轴喷头正下方,利用位移台1的上下运动实现液体电极装置与同轴喷头之间距离的调节;同轴喷头连接高压电源,与液体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打印前,将一定量电极溶剂7注入电极储液腔4内,在金属极板3上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电极液膜,此电极溶剂7与同轴射流外层高粘度包裹材料互溶;打印过程中,同轴射流在到达金属极板3前会首先与金属极板3上表面的电极液膜接触,同轴射流材料会迅速溶解扩散,避免了因材料积累造成的电荷累计问题,消除了因库仑排斥力造成的射流不稳定,提高了打印过程稳定性和打印结构一致性。
悬臂托架2采用有机玻璃制造,利用一端的T型结构通过螺纹固定在位移台1上;另一端的环状结构用于固定电极储液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4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印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间分布可调的阵列集成式喷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