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5783.9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许四法;曾理彬;冯韦皓;王乔坎;刘耶军;翁凯文;李翠凤;卞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3/12;E21D9/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吴红斐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管 出浆口 减小 注浆通道 沉降槽 沉降量 底端 外端 连通 施工 盾构隧道 基坑开挖 建构筑物 注浆充填 面延伸 错开 面平 内端 注浆 开挖 辐射 | ||
一种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滑裂面上设有装置,装置包括若干个注浆管组;注浆管组包括若干个注浆管;且相邻两注浆管组内的注浆管相互错开;注浆管的底端固定嵌设在滑裂面以下,注浆管的顶端位于滑裂面以上;注浆管内设有注浆通道,注浆通道的底端设有若干个沿注浆管的径向向注浆管外辐射的出浆口;出浆口的内端与注浆通道连通,出浆口的外端沿注浆管的径向向滑裂面延伸并与滑裂面连通,且出浆口的外端与滑裂面平齐。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利用注浆管在滑裂面处进行注浆,注浆充填了滑裂面同时对滑裂面进行加固,以达到在基坑开挖、盾构隧道开挖工程中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从而减小工程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降槽在和基坑、盾构隧道工程中产生。在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对坑周围土体产生影响,使坑外土体往坑内滑移,从而基坑周围产生沉降槽;同上,盾构隧道开挖过程中也伴随着周围土体损失,从而使一定范围内产生沉降槽。当对沉降槽控制不当时,基坑和盾构隧道工程中产生的沉降槽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使周围道路、建筑物和各种设施产生变形甚至破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对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尤为重要。
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基坑工程中主要采用加大基坑支护结构刚度,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土体影响减小;针对盾构隧道工程中主要通过性能更好的盾构机控制周围土体的损失。但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和减小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损失率对滑裂面的控制有限,技术经济合理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和方法效果差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减小基坑和盾构隧道工程中产生的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小沉降槽范围和沉降量的装置,包括滑裂面,所述滑裂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自所述滑裂面与地表的交线向盾构隧道或基坑向下倾斜延伸;
所述滑裂面上设有所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自所述滑裂面与地表的交线向盾构隧道或基坑所在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注浆管组;
所述注浆管组包括若干个沿盾构隧道的长度方向或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排成一列的若干个注浆管;且相邻两注浆管组内的注浆管相互错开;
注浆管所述注浆管沿轴向的底端是实心的尖头端,且所述注浆管的底端固定嵌设在所述滑裂面以下,所述注浆管沿轴向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滑裂面以上;所述注浆管内沿轴向设有注浆通道,且所述注浆通道的注浆口设置在所述注浆管的顶端,所述注浆通道的底端设有若干个沿所述注浆管的径向向所述注浆管外辐射的出浆口;所述出浆口的内端与所述注浆通道连通,所述出浆口的外端沿所述注浆管的径向向所述滑裂面延伸并与所述滑裂面连通,且所述出浆口的外端与所述滑裂面平齐。
进一步的,各所述注浆管组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相邻两注浆管组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各注浆管组内相邻两注浆管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尖头端呈圆锥状。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顶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与外部注浆设备连接的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口的内端开口小于所述出浆口的外端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包括m个注浆管组,m≥2,且m为正整数;当n为偶数时,第n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个注浆管位于第n-1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个注浆管和第n-1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1个注浆管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上;且第n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个注浆管位于第n+1 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个注浆管和第n+1列注浆管组内的第k+1个注浆管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5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床整平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装配式建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