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6733.2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昆;安建鸿;夏良俊;徐海平;王耐清;李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06 | 分类号: | H01G11/06;H01G11/22;H01G11/32;H01G11/36;H01G11/46;H01G11/84;H01G11/86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容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极片Ⅰ、正极极片Ⅱ,其中正极极片Ⅰ为提供锂源电极,正极极片Ⅰ包括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正极活性材料Ⅰ,正极极片Ⅱ为具有电容性能电极,正极极片Ⅱ包括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活性材料,负极极片为具有电池性能电极,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活性材料,以上极片均通过配料、涂布、辊压、分切制备,并依次以隔膜、正极极片Ⅰ、隔膜、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Ⅱ、隔膜、负极极片的方式叠片或者卷绕组装,焊接、入壳、注液、活化工序制成锂离子电容器;所述正极极片Ⅰ由集流体、正极活性材料Ⅰ、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中正极活性材料Ⅰ为镍酸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镍钴锰酸锂、三元镍钴铝酸锂、高铁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中的一种,所述正极活性材料Ⅰ、导电剂、粘结剂的比例为98~90:6~1.0:4~0.8;所述正极极片Ⅱ由集流体、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中活性材料为石墨烯、活性炭中的一种,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比例为97~90:7.5~1.5:3.5~0.8;所述正极极片Ⅱ的集流体为无孔或有孔铝箔,厚度为10μm~20μm;所述负极极片由集流体、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中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硬碳、软碳、硅碳、硅氧负极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含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97~92:5~0.5:3.5~0.8;所述负极极片的集流体为微孔铜箔,厚度为6μm~16μm,孔隙率为10%~70%,孔径大小为20μm~130μm;并且,对正极极片Ⅰ与负极极片进行恒流充电,恒流充电电流0.1C,截止电压为4.15V,进行电化学预嵌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纳、聚丁苯乳胶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隔膜中的一种。
5.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正极极片Ⅰ制作:
将各物质按质量百分数比均匀混合,形成稳定浆料;将配制好的正极浆料均匀涂布在铝箔正反两面,铝箔两边留出空箔作为极片极耳位,用于极耳焊接,通过辊压、模切后制成正极片,将所制成的正极片放置真空条件下保存,待用;
(2)正极极片Ⅱ制作:
将各物质按质量百分数比均匀混合,形成稳定浆料;将配制好的正极浆料均匀涂布在铝箔正反两面,铝箔两边留出空箔作为极片极耳位,用于极耳焊接,通过辊压、模切后制成正极片,将所制成的正极片放置真空条件下保存,待用;
(3)负极极片制作:
将各物质按质量百分数比均匀混合,形成稳定浆料;将配制好的负极浆料均匀涂布在微孔铜箔正反两面,铜箔两边留出空箔作为极片极耳位,用于极耳焊接,通过辊压、模切后制成负极片,将所制成的负极片放置真空条件下保存,待用;
(4)锂离子电容器组装:
采用叠片的方式组装,依次以隔膜、正极极片Ⅰ、隔膜、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Ⅱ、隔膜、负极极片、隔膜的顺序叠片制作成裸电芯,短路测试后,经极耳焊接、铝塑膜封装、烘烤工序;注液;对正极极片Ⅰ与负极极片进行恒流充电,进行电化学预嵌锂,二封成型后,正极极片Ⅱ与负极极片形成锂离子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7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