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6888.6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5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钟韡;姜玲燕;葛销明;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15;H01M4/1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化学式(1)所示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化学式(2)所示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
Li1+xNiaMebM1-a-bO2-yAy 化学式(1)
所述化学式(1)中,-0.1≤x≤0.2,0a1,0b1,0a+b1,0≤y0.2,Me和M各自独立地为Co、Mn、Fe、Cr、Ti、Zn、V、Al、Zr及Ce中的一种或多种、且Me与M不相同,A为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Li1+zMncZ2-cO4-dBd 化学式(2)
所述化学式(2)中,-0.1≤z≤0.2,0c≤2,0≤d1,Z为Ni、Fe、Cr、Ti、Zn、V、Al、Mg、Zr及Ce中的一种或多种,B为S、N、F、Cl、Br及I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正极极片满足式(1),
0.04≤R·P/C≤10 式(1)
所述式(1)中,R为所述正极极片的电阻,单位为Ω;P为所述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单位为g/cm3;C为所述正极极片的单面面密度,单位为g/1540.25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满足式(2),
0.5≤R·P/C≤8 式(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电阻R5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电阻R≤1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P为2.6g/cm3≤P≤3.5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单面面密度C为0.25g/1540.25mm2≤C≤0.40g/1540.25m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0.05:1~1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0.4:1~19:1。
9.根据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wt%~95wt%。
10.根据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wt%~67w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v50为4μm~18μm且粒径分布Dv90为10μm~24μm;和/或,
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v50为8μm~20μm且粒径分布Dv90为14μm~35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v50为8μm~16μm且粒径分布Dv90为10μm~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8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正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