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化灰脉苔草湿地的生态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7975.3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放;付晓玲;王继丰;刘赢男;倪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范光晔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化 灰脉苔草 湿地 生态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退化灰脉苔草湿地的生态恢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恢复方法技术领域。一、灰脉苔草湿地退化程度诊断,以优势种的综合优势度确定灰脉苔草湿地的退化程度,综合优势度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轻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三、中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四、重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采用水分调控和植物移栽相结合,首先进行灌水,灌水时间为5月下旬,控制地表水位5~10cm,然后于8月份进行植物移栽,植物选择灰脉苔草,采用穴栽方式,以丛为单位,每丛30~50株,行间距为50~100cm;次年5月中下旬灌水,控制地表水位在10~15cm;五、后期维护管理,主要为灌水,控制地表水位,通过水分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灰脉苔草湿地的生态恢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恢复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球之肾”美誉,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特别是濒危珍稀水禽所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农业垦殖、放牧等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其天然湿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534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90多万公顷,减少率为80%以上,多数湿地转化为农田。在湿地面积减少的同时,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湿地植被类型减少,湿地植物多样性严重降低,由于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许多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的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严重下降,区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较以往发生明显改变。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国内外在湿地恢复和重建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荷兰及中国等国家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如美国及加拿大南部主要以富营养沼泽的生态恢复研究为主,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控制污染以恢复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欧洲及加拿大北部则以贫营养沼泽的生态恢复研究为主,侧重于扩大沼泽和湖泊湿地的面积。中国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对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城市湿地以及油田区污染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发展迅速,然而国内目前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大量工作待开展,特别是在湿地植被重建等方面尚欠缺成熟的适用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退化灰脉苔草湿地的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退化灰脉苔草湿地的生态恢复方法,
步骤一、灰脉苔草湿地退化程度诊断,以优势种的综合优势度确定灰脉苔草湿地的退化程度,综合优势度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优势种优势度大于0.8,灰脉苔草湿地未退化;优势种综合优势度小于0.80大于0.60时,灰脉苔草湿地轻度退化;优势种综合优势度小于0.60大于0.40,灰脉苔草湿地中度退化;优势种综合优势度小于0.40,灰脉苔草湿地重度退化。针对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恢复措施。
步骤二、轻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采用水分调控,控制地表水位在15~30cm,水分调控时间为5月中下旬。
步骤三、中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采用水分调控和植物移栽相结合。首先进行植物移栽,植物选择灰脉苔草,采用穴栽方式,以丛为单位,每丛10~20株,行间距为100cm~150cm,移栽时间为9月中下旬。次年5月中下旬灌水,控制地表水位在10~20cm。
步骤四、重度退化灰脉苔草湿地恢复,采用水分调控和植物移栽相结合。首先进行灌水,灌水时间为5月下旬,控制地表水位5~10cm,然后于8月份进行植物移栽,植物选择灰脉苔草,采用穴栽方式,以丛为单位,每丛30~50株,行间距为50cm~100cm。次年5月中下旬灌水,控制地表水位在10~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7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姬菇采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的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