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0498.6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3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虎;邵凡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G01N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面径流 收集装置 集流槽 集水区 支架 隔水板 地表径流 固定处 混凝土浇筑 集流装置 支架两侧 平齐 砖砌 开口 小区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包括由多个隔水板插入进地面下所形成的“凵”形的集水区,集水区“凵”形开口的一侧挖设有与隔水板插入地面深度相同的收集坑,收集坑内放置有支架,支架两侧还分别与集水区的两侧靠近收集坑的两个隔水板固定连接,支架远离集水区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地表径流集流槽和至少一个壤中流集流槽,地表径流集流槽与支架的固定处与地面平齐,壤中流集流槽支架的固定处位于收集坑内。本发明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砖砌、混凝土浇筑小区集流装置无法移动和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土工程和水土保持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国约有70%的坡耕地集中在西北黄土高原,争对这一现状,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因为野外降雨和径流小区尺度的研究最接近自然降雨和径流冲刷,所以也被广泛采用。现有的试验小区大都采用砖砌、混凝土浇筑等方式修建隔水墙以及径流和壤中流收集装置,由于试验的特殊性,一个小区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实验,因此需要同时修筑多个小区,而且试验结束后废弃的小区造成坡耕地形态的严重破坏,并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修筑材料的特殊性,径流和壤中流收集槽的表面会沉积大量泥沙,增大了试验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砖砌、混凝土浇筑小区集流装置无法移动和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收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坡面径流与壤中流收集装置,包括由多个隔水板插入进地面下所形成的“凵”形的集水区,集水区“凵”形开口的一侧挖设有与隔水板插入地面深度相同的收集坑,收集坑内放置有支架,支架两侧还分别与集水区的两侧靠近收集坑的两个隔水板固定连接,支架远离集水区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地表径流集流槽和至少一个壤中流集流槽,地表径流集流槽与支架的固定处与地面平齐,壤中流集流槽支架的固定处位于收集坑内。
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征还在于,
地表径流集流槽包括有在支架远离集水区一侧固定的集流板a,集流板a的两侧均朝上弯折形成弯折边a,集流板a远离支架一侧两边汇集到一起并焊接有集流管a;
壤中流集流槽包括有在支架远离集水区一侧固定的集流板b,集流板b的两侧均朝上弯折形成弯折边b,集流板b远离支架一侧两边汇集到一起并焊接有集流管b,集流板b靠近集水区的一侧延其宽度还延伸有一导流板,导流板插入收集坑靠近集水区的一侧壁内。
集流板a朝下倾斜与地面夹角为α=70~80°,集流板b朝下倾斜与地面夹角为α=70~80°。
集流板a的两侧的弯折边a上均焊接有C形卡扣,两个C形卡扣卡在支架两侧并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集流板b的两侧的弯折边b上均焊接有C形卡扣,两个C形卡扣卡在支架两侧并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C形卡扣内侧粘贴有橡胶垫片。
集水区的两侧靠近收集坑的两个隔水板伸入收集坑内且形成弯折边c,弯折边c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支架与收集坑靠近集水区的一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土体剖面固定网,土体剖面固定网两侧连接有固定条,固定条上设置有螺栓孔,土体剖面固定网两侧通过固定条用螺栓固定夹设在隔水板的弯折边c与支架之间,土体剖面固定网将收集坑的靠近集水区的侧壁网住。
收集坑设置为长方体状,收集坑的高度与隔水板插入地面的深度相同,收集坑的宽度与集水区“凵”形开口的宽度相同。
隔水板和地表径流集流槽以及壤中流集流槽均由不锈钢铁皮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0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