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1210.7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许敏伦;雷泽华;吴礼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3/00 | 分类号: | B25J13/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张国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命令 非接触式 扫描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 速度测量系统 动作信息 人机交互 预设 机器人 肢体 扫描 目标机器人 系统确定 系统实现 运行成本 肢体动作 测量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作扫描系统、速度测量系统、控制命令确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所述动作扫描系统,用于对用户的预设肢体的动作进行扫描,获得动作信息;所述速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所述预设肢体在进行所述动作时的速度;所述控制命令确定系统,用于确定所述动作扫描系统扫描到的动作信息和所述速度所对应的控制命令;所述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将所述控制命令确定系统确定出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目标机器人执行。上述系统实现了非接触式的人机交互,不仅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用户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对机器人发出控制命令,机器人作出相应的操作,使用户享有更佳的人机交互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部分的电子智能产品都是基于接触式的按键操作,作为人与电子产品交互的操作,当前几乎全部的产品都需要人手与电子智能产品表面接触,造成了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不便。
基于用户观看视频时,用户只能通过手接触电子产品或采用遥控装置控制视频播放的暂停、快进和跳转等操作。造成了观看视频时操作的不便,影响人机交互的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包括动作扫描系统、速度测量系统、控制命令确定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动作扫描系统,用于对用户的预设肢体的动作进行扫描,获得动作信息;
所述速度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所述预设肢体在进行所述动作时的速度;
所述控制命令确定系统,用于确定所述动作扫描系统扫描到的动作信息和所述速度所对应的控制命令;
所述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将所述控制命令确定系统确定出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目标机器人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作扫描系统,包括多个激光发射模块和激光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发射激光光束;
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反射回的激光光束;
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和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排列在同一个平面内,所述每个激光发射模块发射波长不同的激光信号,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接收反射回的不同波长的激光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束装置、半波片、光电检波器、光纤线圈和媒介模块;其中:
所述分束装置21,其用于激光的分束与合束;
所述光电检波器24,用于检测产生的干涉信号;
所述光纤线圈25,用于实现速度效应,采集所述动作的速度;
所述媒介模块26,用于将收集的激光信号与物质的非线性作用;
所述半波片22、23,用于改变所述激光的偏振;其中,第一半波片22用于改变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接收激光的偏振态;第二半波片22,用于改变光纤线圈25中相向传播激光的偏振态,保证激光信号在所述媒介模块26空间重合;
激光信号经过所述媒介模块26后,发生激光与物质的非线性作用,实现对所述激光接收模块接收激光的放大;放大后的激光信号经所述分束装置21分束后,沿着所述光纤线圈25传播,并将经过所述光纤线圈25相向后,通过分束装置21合束后,传输到所述媒介模块26,进行第二次激光与物质的非线性作用;两次非线性作用通过物质相干性实现关联,所产生的激光信号通过所述光电检波器24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1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