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2191.X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0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修强;王轶;陈雁;吕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231 | 分类号: | H04W72/231;H04L5/00;H04W72/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为网络设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搜索空间或加扰码,指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或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方案,具体为:网络设备发送DCI,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搜索空间或加扰码,确定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方案或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方案,所述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方案可为多次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第一方案,或仅发送一次上行数据包的第二方案,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方案可为多次接收下行数据包的第一方案,或仅接收下行数据包一次的第二方案。相对于,在DCI中额外增加指示域用于指示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方案或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方案,可减少DCI开销。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7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779878.8、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ewRAT,NR)中,有些业务的数据包可采用重复发送数据包的方案,有些业务的数据包不适合采用重复发送数据包的方案,在此场景下,基站需要通知终端设备,当前传输的数据包是否采用重复传输的方案,而关于基站如何通知终端设备,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通知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方案或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具体为: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或加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所述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多次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第一方案或仅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一次的第二方案,所述加扰码为对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加扰的码字序列;搜索空间,又称为(search space,SS),所述搜索空间可为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域的SS;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确定的发送方案,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码与搜索空间,确定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次数,相对于,在下行控制信息中额外增加指示域的方式,可减少空口资源,节约下行控制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如果所述搜索空间为第一搜索空间,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第一方案;或者,如果所述搜索空间为第二搜索空间,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第二方案,所述第一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搜索空间不同。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如果所述加扰码为第一加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第一方案;或者,如果所述加扰码为第二加扰码,确定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第二方案,所述第一加扰码与所述第二加扰码不同,所述第一加扰码与第二加扰码的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具体用于调度所述终端设备重传所述上行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冗余版本指示域,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除指示终端设备多次发送上行数据包的第一方案外,还可额外指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的次数,指示灵活,实现简单。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生成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用于调度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其中,用于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搜索空间或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加扰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方案为多次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的第一方案或仅发送所述上行数据包一次的第二方案,所述加扰码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加扰的码字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1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