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机镜头、成像方法和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2563.9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健平;俞翔;黄仝宇;汪刚;宋一兵;侯玉清;刘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国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11 | 代理人: | 宁尚国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镜头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机镜头、成像方法和摄像机,摄像机镜头包括:折返镜头,折返镜头形成为柱状,折返镜头的一端形成为第一进光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一出光端,第一出光端设有第一成像孔,折返镜头能够将从第一进光端射入的光线经过多次折返后从第一成像孔成像;直通镜头,直通镜头形成为柱状,直通镜头的一端形成为第二进光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二出光端,第二出光端设有第二成像孔,直通镜头设在折返镜头的第一进光端且第二出光端朝向第一进光端,直通镜头能够将从第二进光端射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穿过第二成像孔成像。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机镜头,解决了折返镜头和直通镜头光轴不重合的问题,避免了摄像机镜头在图像切换时出现画面错位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监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机镜头、成像方法和摄像机。
背景技术
反折式镜头是超远摄镜头的特殊形式,一般用于长焦距成像,其成像原理为:光线通过镜头前端的透镜折射进去以后,不是直接到达感光器件,而是分别经过一片中心带孔的凹面镜和一片安装在透镜中心的小凹面镜的两次反射以后,使光路折成三段,最终到达感光器件。
对于短焦部分,现有方案为增加一个普通的短焦直通摄像头,现有的采用双目摄像头的模式,反折式镜头与直通式镜头的光轴并不重合,这使得在两者图像切换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图像的错位。除此以外,使用双目摄像头的模式也会使原本反折式摄像头较小体积的优势变得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机镜头、成像方法和摄像机,该摄像机镜头,解决了折返镜头和直通镜头光轴不重合的问题,避免了摄像机镜头在图像切换时出现画面错位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机镜头,包括:折返镜头,所述折返镜头形成为柱状,所述折返镜头的一端形成为第一进光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一出光端,所述第一出光端设有第一成像孔,所述折返镜头能够将从所述第一进光端射入的光线经过多次折返后从所述第一成像孔成像;直通镜头,所述直通镜头形成为柱状,所述直通镜头的一端形成为第二进光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二出光端,所述第二出光端设有第二成像孔,所述直通镜头设在所述折返镜头的第一进光端且所述第二出光端朝向所述第一进光端,所述直通镜头能够将从所述第二进光端射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穿过所述第二成像孔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返镜头包括:折返镜头本体,所述折返镜头本体形成为中空柱状,所述折返镜头本体的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进光端,另一端形成为所述第一出光端;透镜,所述透镜设在所述折返镜头本体的第一进光端,所述透镜能够穿透光线,所述直通镜头设在所述透镜上且与所述透镜同轴;第一镜面,所述第一镜面设于所述第一出光端,所述第一镜面能够反射穿透所述透镜的光线,所述第一镜面的中心设有所述第一成像孔;第二镜面,所述第二镜面设在所述透镜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镜面能够将所述第一镜面反射的光线反射到所述第一成像孔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通镜头朝向所述折返镜头的一端端面形成为所述第二镜面,所述第二镜面的中心设有所述第二成像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镜的中心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镜面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折返镜头本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直通镜头和所述第一成像孔的径向尺寸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通镜头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折返镜头的轴向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面和所述第二镜面分别形成为凹面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机镜头的成像方法,包括:在使用长焦距环境下切换到所述折返镜头成像;在使用短焦距环境下切换到所述直通镜头成像。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机镜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