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生髓健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2767.2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6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任树军;邢国利;王墉琦;任明辉;谭福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9/10;G01N30/02;A61K35/62;A61K35/618;A61K35/586;A61K35/32;A61K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酒精性 骨质 疏松 生髓健骨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生髓健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份数的原料组成:该生髓健骨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味原料制成:黄芪2~8重量份、白术2~8重量份、当归2~8重量份、葛根2~8重量份、丹参2~8重量份、郁金2~8重量份、牛膝2~8重量份、熟地黄1~4重量份、地龙1~4重量份、鹿角胶1~4重量份、龟板1~4重量份、龙骨1~4重量份、牡蛎1~4重量份。本发明生髓健骨药物能够增加骨密度(BMC)提高骨矿含量(BMD);能使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如最大载荷、极限强度、最大挠度、弹性模量明显改善,提高骨硬度和骨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生髓健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1)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2)药物性骨质疏松症;(3)酒精性骨质疏松症;(4)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等。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长期过度饮酒引起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酒精性骨病(酒精性骨质疏松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之一。其患者均有长期的过度饮酒史,骨关节疼痛、驼背、骨密度降低,易骨折、骨折不易愈合,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如肢体远端麻木、疼痛和无力,步态不稳,肢体振颤,烦躁易怒,口渴饮后不解,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酒精性骨质疏松症一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对于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任树军,于雪峰,孙贵才,李洪涛2008年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杂志上发表论文《酒精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任树军,于雪峰,孙贵才,李洪涛.酒精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08):601-604.),论文中提出,酒精性骨质疏松症(AOP)是临床常见的酒精性骨病之一,且一直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文章主要总结AO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饮酒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AOP的定义,中医学的主要病因病机和主要病理变化,说明了酒精对骨细胞、钙调节激素[包括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肝脏功能和营养的影响,并指出该病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示AOP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洪涛,于雪峰,李登宇,任树军2009年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杂志上发表论文《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李洪涛,于雪峰,李登宇,任树军.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02):150-152.),论文中提出,自糖皮质激素发明以来,由于其复杂多样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但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GIO)是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皮质激素通过多种机制干扰骨质的形成和吸收,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病率升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生命质量。文章从多方面对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