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微生物泡沫吞吐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43946.8 申请日: 2018-09-29
公开(公告)号: CN110965973A 公开(公告)日: 2020-04-07
发明(设计)人: 陈亮;伟娜;史磊;沈杰;松鹤;赵紫印;陈美瑾;魏玉皓;杜美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B43/22 分类号: E21B43/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朝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田 微生物 泡沫 吞吐 技术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微生物泡沫吞吐技术,该技术包括利用营养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分解烃类降解原油的微生物,同时针对几种微生物不同组合,平衡各菌种数量和生长速度的营养体系,对微生物菌种体系无抑制作用,具有良好配伍性能的表面活性剂、空气压缩系统,主要为泡沫的形成提供压缩空气。该发明克服了好氧微生物吞吐作业中作用效果差和适用范围窄的缺陷,实现了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气体的联合应用,在注入过程中加入压缩空气,形成大量空气泡沫,一方面扩大处理半径,克服了吞吐过程中气体易于逃逸的难题,提高了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吞吐过程中对原油的作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单井吞吐解堵技术,特别是采用微生物和富氧泡沫联合应用的单井吞吐技术。

背景技术

单井吞吐是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中解除油井近井地带有机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单井吞吐作业中主要采用单一注入体系,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菌液、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轻质油、苯、甲苯、醚、酯等体系。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目前主要采用注入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菌液、气体这三种方式。表面活性剂吞吐作用快,解堵效果明显,但是存在有效期短的问题,每隔7~30天就需要作业一次;微生物吞吐解堵效果明显,整个体系可降解,无污染,作业后有效期长,是目前油田吞吐施工中重点发展的技术,但是存在受地层条件限制、施工中氧气供应不足,限制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效果、选型和使用范围等不利条件;气体吞吐作用快,解堵效果明显,环境友好,但是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大,施工成本高、气体易顺大孔道、高渗条带、井筒井壁逃逸、有效期短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油田单井吞吐中表面活性剂吞吐、微生物吞吐、气体吞吐各自的缺点,如:作用周期短、适用范围窄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微生物泡沫气体混合吞吐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发挥传统微生物吞吐、表面活性剂吞吐、气体吞吐的解堵效果,而且能够大大增强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作用时间,提高气体对原油的作用效果,达到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中采用的微生物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维斯假丝酵母、红平红球菌等能产生表面活性剂和降解原油的微生物;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甜菜碱系列表面活性剂、氧化胺系列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 、脂肽、鼠李糖脂等对所选微生物无抑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采用的气体为压缩空气。

将微生物发酵液、营养液(营养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使用注入泵等设备将工作液通过油管或油套环空注入地层,在套管的另一侧阀门连接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注入的空气可以形成稳定而细小的含有微生物的泡沫,由于泡沫的存在,空气可以被长期锁定在地层中,防止空气快速逃逸;大幅度提高了原油、地层水、气体、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注入的好氧型微生物、兼性厌氧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根据油井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井,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开井恢复生产,能够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本发明特点是,实现了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压缩空气的联合应用,解决了微生物在地层中因氧气不足或氧气逃逸导致作用时间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油田微生物吞吐作用效果和作用时间,拓展了微生物吞吐的适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油田某断块的某口井实施微生物、营养液、表面活性剂和空气的联合吞吐施工。在实施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有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红平红球菌、解脂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微生物菌液的占总量的5%;表面活性剂包括甜菜碱系列表面活性剂、氧化胺系列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系列表面活性剂 、脂肽、鼠李糖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对微生物菌种生长无抑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占总量的10%;其余为营养物。将三种物质混合均匀后,通入压缩空气,然后用往复泵通过油管直接注入油井,关井15d之后在开始生产。该井组有明显的增油趋势,在施工结束开井后的15天内,累计增油246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捷博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3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