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源数据的验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4843.3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4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石松;柯荣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真相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石松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葛钟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源 数据 验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源数据的验证方法,包括:接收方接收发送方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接收方对所述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信息;接收方根据解密后的信息判断签名验证的是否成功。本发明在区块链旧的数据验证方法的基础上(数字签名摘要),增加了实体签名的部分,这部分实现可以且不限于手机app手写签名或印章或是手写签名图片的上传。然后对这部分签名采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送,这样也提高了实体签名的安全性。使得区块链的签名的安全性和多样性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因为是实体签名,能都直观的表现出来,所以直接能很方便的自己识别出来,提高了识别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源数据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资产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企业、创业团队进入到这个领域,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团队常识利用各种技术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中,区块链数据源数据的验证的方案中,实现的都是基于数字签名摘要去做的。例如有一段数据或是文本,签名方甲第一步是对数据A进行一个摘要B,第二步使用甲的私钥对第一步的数据摘要B进行加密得到C,最后把文档或数据A加上第二步产生的加密的摘要数据C发给接受方乙(校验者)。
在文本接收方乙(校验者)会去校验发过来的数据(A+C)。步骤:第一步会使用甲的公钥(与甲的私钥是成对匹配的)解密C得到B”;第二步对数据A进行摘要得到B;最后对比B和B”,如果一样就证明数据没问题没有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动且是甲传过来的。
但是,上述区域链签名验证方法单一,只能验证数字签名也就是非对称签名。而且该非对称密钥的私钥也存在被盗取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据源数据的验证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区域链签名验证方法单一,只能验证数字(非对称)签名以及非对称密钥的私钥也存在被盗取的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源数据的验证方法,包括:
接收方接收发送方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
接收方对所述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信息;
接收方根据解密后的信息判断签名验证的是否成功。
进一步的,在所述接收方接收发送方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之前,还包括:
发送方对数据和实体签名进行加密。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方对数据和实体签名进行加密,包括:
对数据A进行摘要算法得到摘要B;
使用所述接收方的公钥对摘要B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数据C;
使用所述接收方的公钥对实体签名D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E;
组合数据A、加密数据C和加密数据E。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方对所述加密后的数据和实体签名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信息,包括:
接收组合后的数据A、加密数据C和加密数据E;
对数据A进行摘要算法得到摘要B1;
对加密数据C使用接收方本身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C1;
对加密数据E使用接收方本身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数据E1。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方根据解密后的信息判断签名验证的是否成功,包括:
比较B1和C1;
若不同则验证失败。
若相同,比较E1和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真相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石松,未经真相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石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4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